明德化白瓷之独特,不仅不同于唐宋时代的其它地区的白瓷,而且也不同于对其有直接影响的景德镇白瓷。其瓷胎致密,透光度极好,为唐宋以来各窑所不及。这种白瓷烧制成功,除了能恰到好处地掌握火焰气氛外,与瓷土原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唐宋北方的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粘土烧制的,粘土含助熔物质少,故器胎不够致密,透光度较差,而德化白瓷则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再加之对原料处理的极为精细,瓷土内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因而瓷胎致密,透光度特别良好。釉质方面,北方唐宋白瓷釉泛淡黄色,元明时代景德镇的白瓷白中略微泛青,与德化窑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的纯白釉有明显的差别。德化窑白瓷相对白度在85—100%。这与原料中钛和铁含量低有关,也与烧成气氛的性质有关。瓷石原料与白瓷胎、釉中铁的含量均低于O.7%,而钛的含量则在0.4%以下,钾的含量特别高。北方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钛、铝含量比较高,胎中的铁含量亦较高,烧成时采用氧化气氛,故呈现白里泛黄的色调。景德镇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铁、钛、铝的含量适中,烧成时采用还原气氛,故瓷器呈现白里泛青的色调。
以上对比表明,德化窑白瓷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当地瓷石原料。在烧成温度和气氛的掌握与窑炉技术改进相关联,宋代德化窑烧还原焰。元代兼烧氧化焰,明代主要烧氧化焰,各时期烧成技术的变化正是窑的构造和技术掌握的过程,也是烧成技术提高的表现。
清代德化窑白瓷的生产,已经改变了明代白瓷雕仙佛和供器为主的局面,而以生产日用器物为主。产品质量与明代相比,已不像明代那样在釉中微微闪红,而成“猪油白”色,清代的色泽是釉层略微泛青,与明代相比缺少温润的感觉,尤其是清代青花及“德化五彩”的生产,德化 窑白瓷进入了衰落时期。
综上所述,德化窑起源于北宋时期,它的兴起不仅是靠当地地理条件,多山区和丘陵,盛产瓷土、松柴等特殊的制瓷原料和燃料,而且直接受到景德镇和北方瓷窑的影响,同时在瓷器外销的刺激下应运兴起。碗坪仑窑的上下层给我们提供了德化窑的起源和初步发展的实物例证。屈斗宫窑的发掘使我们认识到在宋元之际,德化窑在质量和数量以及装饰、窑具、窑炉烧成技术上都有较大的提高与改进,它承上启下,为明代德化窑进入昌盛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代中叶终于使德化窑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具有独特风格的白瓷品种,并大量的销往亚洲各地以及遥远的美洲,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荣誉,也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地友好往来的纽带。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