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学术研究 > 正文
泉州教育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中国泉州学研究

  元、明、清三代,泉州学子之中涌现出来的人才和著作,虽较前代相对少些,但在明代,无论是人才或者著述,在全国还是非常突出的。因为明王朝建立之后,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桎梏解除了,泉州生产和经济恢复发展很快,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读书之风大盛,应科举入仕途者大大超过前朝,登进士者 600 余人,入阁尚书 7 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皇帝之下设立六部,尚书之职相当于宰辅。学术上有大家出现,影响全国。如蔡清是大理学家,李贽是大思想家,王慎中乃文坛的领袖,张瑞图乃大书法家。更有甚者,如郑成功这种人物的出现,还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在这里还必须补写一笔,为什么元代和清代异族人主中原之时,人才和著作相对地少了下来?这一奇特的历史现象,同泉州教育的发达是分不开的。古代泉州是一个移民社会,大部分居民是从中原南迁而来,虽然远离故土,但民族传统的烙印很深,民族意识很强。所以,他们对于异族入主,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反对十分强烈。如元兵蹂躏泉州之时,许汉青和夫人便发动族兵和联络畲族起兵抗元。又如清兵入闽,郑成功则发动闽南子弟起兵抗清、异族人主之时,泉州人民往往都做出很大的牺牲。这种历史现象也反映出泉州教育的特质。因为泉州教育,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都贯注在整个教育之中,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例如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宽恕、谦敬、诚信、礼让、自强、持节、明智、知耻、勇毅、节制、廉洁、勤俭、爱物等等方面,均能比较好的继承和发扬,并且内化进入每个泉州人性格之中。对于伸张正义,反对邪恶;淑身淑世,行己有耻;成己成物,和谐人际;反对侵略,保家爱国,这些他们都认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不惜身家生命,共赴国难。由于战祸所及,不但本身损失很大,而且地方破坏也很惨烈,所以必然祸及教育,人才和著作自然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泉州学子力学的精神还是长期保存下来。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