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学术研究 > 正文
閩南人外遷及其語言文化的流播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三)閩南民俗與民間信仰的流播

  民俗是一種歷史形成的民間社會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我們中華民族有傳統的民俗,如春節拜年、元宵觀燈、清明掃墓、端午競渡、中秋賞月、除夕守歲等等。閩南的民俗要遵循中華傳統民俗之風,但又有自己的一些獨特的地方特色。閩南特色的民俗往往隨閩南人外遷而流播他鄉。

  學者們考察台灣、潮汕民俗,發現其家族制度,祭祖習俗,傳統婚姻禮俗,各種神會習俗如中元普渡、地方戲曲等等,幾乎都源自閩南,與閩南民俗十分相近。

  這裡,以廣東潮汕民俗為例,如清明節吃“薄餅”(即lunpia)的習俗,完全是漳州人帶去的民俗。據傳,清初鄭成功攻漳州時,守城而死者眾多,無棺木收殮,只好用草蓆卷起下葬。後來人們用卷餅來紀念、祭拜他們。此外,冬至節,潮汕人家要吃“冬至圓”(丸),這也是閩南民俗傳入的。潮汕人與閩南人一樣,“冬至圓”用糯米做成,然後放入紅糖湯中煮熟,以祭祖、祭灶君,祈求一家人的團圓。還有除夕的“圍爐”民俗,台灣、潮汕與閩南也完全一樣。

  關於民間信仰,閩南人的民間信仰有三大類:一是自然神,如天公、雷公、土地公、海龍王等;二是佛、神和仙人,如觀音、如來佛、八仙等等;三是人神,忠肝義膽,為民除災、治病,令人敬重的好人。民間信仰中的人神最具有地方特色。閩南地區民間信仰的人神中最突出,對外影響最大的地方神祉有三座: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