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多种宗教汇总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陀罗尼经是佛教密宗的咒语。佛教认为把各种咒语刻在经幢上,可以镇邪纳吉。泉州现存的陀罗尼经幢有水陆寺里的唐大中八年(854年)镌刻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是福建省最早的石刻。其次是五代闽天德三年(945年)泉州刺史王继勋倡刻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其造型设计和飞天形象都别具风格;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建在南安丰州桃源宫的陀罗尼经幢,造型优美,雕工精致,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另有一座宋代石经幢现在北门电机厂院内。
在泉州紫帽山还有一种罕见的刻在石头上的异写心字,有的写成“?―(比较怪异打不出来)”,有的写成“?―(比较怪异打不出来)”等等,据说有一百个。这些异写心字是从佛教所谓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为万法之本的道理变化出来的;其中有些刻有紫阳真人的偈语,或认为与道教文化有关。
泉州的佛塔大多是用花岗岩石建成的,在全国塔林中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北宋初,陈烘进在府城东隅松湾地建崇福寺,内有应庚塔一座,高12米,是泉州最早的实心石塔。南宋绍兴年间泉州南厢居民梁安与妻子柳三娘在开元寺内捐建的两座仿吴越王钱?(左人右叔)的宝匣印陀罗尼经塔,平面四方形,各高5米,四面刻有佛本生故事:东面是萨?(左土右垂)王子舍身饲虎,南面是提婆拔提城尸毗王割肉救鸽,西面是阿梨波罗城尸毗王挖眼施给婆罗门,北面是跋陀普婆城月光王舍头施给婆罗门,具有浓郁的印度风格,是很稀贵的文物。晋江石湖元代的六胜塔,晋江溜石明代的江上塔,永春清代的留安塔,或作为海上航标,或作为风水吉祥物,各以不同的姿态点缀着泉州的山海平原。但是最为雄伟壮观、气势凌云的就是南宋时在泉州开元寺里建造的镇国塔和仁寿塔,是我国古代一对最高的仿木结构五层楼阁式花岗岩石塔,在建筑科学和雕刻艺术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佛事交往
唐宋时期,泉州佛教大盛,吸引了不少外国僧人漂洋过海来泉州弘法结缘。早在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天竺优尼禅国僧人拘那罗陀(汉名真谛)来至泉州,在南安九日山延福寺校改他自己翻译的经纶。唐大中年间(847~848年)天竺僧人智亮来泉州驻锡开元寺东律院,号称袒膊和尚。又有西域僧人朝悟来泉州开元寺修法,寂灭后,寺里僧人依他容貌刻木为象,供奉在功德堂上。五代有新罗(今朝鲜地)僧人元衲来泉州。王延彬为他在南安建造福清寺。北宋雍熙年间(984~987年)天竺僧人罗护那航海至泉州,在南门建造宝林院。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日本庆政上人驻锡泉州,返国时带回福州和泉州刻板印造的两部《大藏经》。清顺治十年和十二年(1653~1655年)有黄檗宗隐元禅师和首座弟子木庵禅师,先后从厦门出发,东渡日本传法,是为日本佛法黄檗宗的两位创始人。清末民初,许多泉州高僧到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传法结缘或主持寺院。泉州南安人转道法师先后主持新加坡的天福宫和普陀寺。南安转逢老和尚长途跋涉远赴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参拜访问,又越过喜马拉雅山和西藏瞻拜黄教,后又回转新加坡、马来亚,可谓近代泉州佛教史上佛教徒西行求法的一次壮举。现在高僧弘一法师在泉州时曾向日本请赠《?―(佛标)字大藏经》七千余卷,成为泉州开元寺藏经阁里的珍贵藏本,在开元寺藏经阁里还有圆瑛大师从印度和斯里兰卡请来的白玉三方佛以及印度的贝叶经。这些文物闪烁着泉州与海外国家佛教文化交流的色彩。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