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闽南宗教 > 正文
泉州多种宗教汇总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多种宗教

  宋元时期,泉州是著名的世界大港,在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国人也把他们的宗教信仰传来泉州。于是在泉州这片土地上,既有中国的古老道教、汉化了的佛教,又有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中亚的摩尼教、东亚次大陆的印度教、欧洲的古基督聂斯脱里派和在蒙古演化的也里可温教以及意大利方济各会派,它们各自走着既相同又不相同的沧桑之路。

  道教

  道教是汉族人民在古代方士巫术的基础上,杂收黄老思想和神仙学说,在东汉时期形成的一种完全中国式的宗教。道教徒信奉李耳为教主,尊号“太上老君”,以“道”为最高信仰,提倡清静无为,摄生养气,修真炼丹,长生羽化之术。

  早在秦朝,泉州就有一位名叫大道的人,替一独生子去修筑万里长城,“尸解”(道教谓弃肉体而仙去)后来泉州清源山左峰修真,至今清源山还留有“大道岩”古迹。汉朝时,晋江人陈寨借禁咒替人医病,事迹流传民间。西晋太康九年(288年)泉州建有最早的道教白云庙。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攀老子李耳为先祖,拜封玄元皇帝,道教大受青睐。泉州的道教在唐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改泉州白云庙为龙兴观,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改开元观,又建紫极宫、净真观和金粟真观等。五代时,泉州府各县继续建筑庙观,如留从效改建紫极宫,陈洪进建惠安崇真观,安溪建城隍庙。进入北宋,崇信道教的风气泛滥朝野,泉州的道教活动也达到鼎盛。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改泉州开元观为天庆观,嘉佑二年(1057年)建府城隍庙,崇宁年间(1102~1106年)建广孝观。南宋时建东岳行宫、花桥真人庙,灵惠妃宫、真武庙,重建净真观。南安、惠安、安溪、同安、德化各县先后建起城隍庙、东岳行宫、天妃宫、真武庙、慈济宫等庙观。泉州府治北郊清源山则建有北斗殿、真君殿、元元洞、老君岩等五十余处宫观洞岩,是泉州道教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到了元代,由于蒙古统治者扬佛抑道,泉州除开元观改为元妙观外,道教逐渐衰落。

  明代,泉州的道教得到恢复,各县除按官颁规制封建社稷坛和风云雷雨山川城隍神坛外,还修建了关帝庙,安溪也建了龙津观,永春、惠安、同安建了东岳行宫。

  由于汉民族自古形成的泛神观念,人民群众对于忠义节烈,行善济世的人物,常常为之建庙立祠,祭祀纪念,奉为地方上的保护神,有的被收入道教神籍。在泉州最有影响的人神当推广泽尊王、保生大帝、天后(见文物古迹篇)和关圣帝君。

  广泽尊王由称为郭圣王,本名郭忠福,五代后唐南安郭山人。平日事亲至孝,十六岁蜕骨升仙(道家用语)。乡人为赞扬他的孝道,特地建庙祭祀,号将军庙。后来传说郭圣王施降大雨救灭宋朝皇宫火灾和浇熄倭寇纵火的神异故事,才被加上威武英烈广泽尊王的封号,庙名也改为凤山寺,成为南安一带的地方保护神。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