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学术研究 > 正文
从外来语现象看泉州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中国泉州学研究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第一个阶段,由于唐王朝的强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是以中华文化输出为主,初兴的泉州开始崭露头角;在第二个阶段,由于泉州港于宋元达到鼎盛时期,加上广大经商的泉州华侨的穿针引线,中外文化的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动,泉州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第三、四两个阶段,则是较多地输入外来文化,泉州随着港口的衰落,所起的作用也比较有限。

  最后还要强调的一点是:泉州话中有一个单音节词头“番(蕃)”和一个双音节词头“马狗”,这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给方言留下的烙印。有些带词头“番(蕃)”、“马狗”的词语往往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或嘲笑、或轻视),如:番仔(南洋土著、洋人)、番婆(出洋华侨所娶的土著妻子)、番仔字(洋文)、马狗琴(留声机)、马狗话(洋话,引申为无理的话)等。不过,这些词语有的已经正式退出或正在退出交际场合,这正是改革开放促进泉州市民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

  注释:

  ①《中国语言学大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62页。

  ②洪笃仁:《万叶假名与南方音韵的比较及其意义》,载《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2期。

  ③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255页注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④同③,255页。

  ⑤同③,256页。

  ⑥林金水主编:《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⑦庄为玑:《古刺桐港》,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⑧同⑦,第10页。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