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创精英 > 内容

【番客楼里的侨心】逸楼:莫耶故事代代传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12-15

在安溪县金谷镇溪榜村,坐落着一座名叫“逸楼”(又称“晚香别墅”)的传统闽南洋楼。1918年,一个女婴在这里出生,她叫陈淑媛,还有一个名字叫“莫耶”,她就是著名抗日歌曲《延安颂》的词作者。

莫耶的祖父陈纲尚为旅缅华侨,是著名的建筑商,曾挑着18担沉甸甸的银圆回到了老家安溪县金谷镇溪榜村,并在儿子陈铮的协助下建起了远近闻名的逸楼。陈铮是莫耶的父亲,同样有传奇色彩。莫耶后人秉持母亲精神,用善良与爱谱写时代颂歌。

莫耶

莫耶故居

两层阁楼的建筑中西合璧

沿着美丽的安溪金谷东溪畔前行,两侧山坡满是翠绿的果园和茶园相伴,一路铁观音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山谷涧潺潺的东溪水清澈甘甜,如母亲的乳汁孕育着这一带朴素的人民。

抵达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这里是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安溪县苏维埃政府、红二支队的机关旧址。落步前行,从南边石阶踏步而下,便是逸楼。

也许是主人出过洋的缘由,这幢两层阁楼的建筑便有了中西合璧的风格,个性甚是彰显。外观有着古罗马建筑的线条,又蕴藏着闽南红砖古厝的韵律。外墙以白色与红色为主,并有节奏地搭配着绿色,别致的情调令人回味,楼前池塘也颇为雅丽。楼面顶额是晚清泉州进士曾振仲题写的“逸楼”红字,在辉阳中甚是耀眼。

“逸楼”始建于1907年,由莫耶之父陈铮随父陈纲尚归国后所营造。1996年12月30日,安溪县人民政府以“莫耶故居”名义将“逸楼”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莫耶祖父陈纲尚为旅缅华侨,字盛杉,号纪南,在缅甸长期从事建筑业,是著名的建筑商,曾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缅甸仰光庆福宫重修时,承办工程建筑。莫耶祖母是缅甸人,故而莫耶身上有着四分之一的缅甸混血。1907年祖父陈纲尚带全家回国定居安溪。

莫耶祖父陈纲尚衣锦还乡,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缅甸建筑界口碑甚好的陈纲尚,有一次购买了一批杉木。这批杉木长期堆放在海岸的沙滩上,启运时奇迹出现了。这批堆放在沙滩上的杉木由于日久年深,沉没埋入沙滩底下的杉木非常多,多到沙滩上看见的杉木仅是冰山一角,怎么运也运不完——而卖主和买家事先都不知情,估价时都只按看得见的地面部分结算付款。这样,为人诚实、取字“盛杉”的陈纲尚无意间发了一笔有关杉木的大财,挑着18担沉甸甸的银圆回到了老家安溪县金谷镇溪榜村,并在儿子陈铮的协助下建起了远近闻名的逸楼。

莫耶的父亲陈铮,自幼聪颖好学,曾就读于两广师范。清宣统元年(1909)受聘任私塾教师,1918年陈铮投笔从戎,任民军将领。他饱读兵书,胸怀大志,自兼安溪县长,开筑安溪至南安公路,在家乡创办聚英小学,在县城倡办公立中学。陈铮与陈嘉庚先生颇有交往,每次陈嘉庚从南洋回国,都会住陈铮家。他曾大骂过戴笠,长女莫耶赴延安参加革命,长子陈文章与郭沫若有交往。

如今,逸楼二楼第一个房间陈列着莫耶的父亲、母亲的物件。母亲黄全,曾是当地的大家闺秀。她知书达礼,敬仰巾帼英雄,经常给孩子们讲秋瑾的故事。

《延安颂》,左边照片是曲作家郑律成。

从逸楼走出的莫耶创作了《延安颂》

从“逸楼”的朱红大门走进来,一楼厅堂是待客的场所,入门左壁上一幅宣传画,明了地标着这里的主题简介:红色女兵——莫耶。画像中的女主人公身着戎装,英姿飒爽。

阁楼里的柱梁椽桷、门窗桌椅全上了朱红大漆,头上红瓦,脚下红砖,写就一宅红色的庄严。踏上阁楼木梯,“吱嘎,吱嘎”的声音令人一下回到以往的时光。或许是童年陈淑媛和哥哥陈文章准备赛诗,或许是返乡的莫耶忙着准备和嫂子们去村里宣扬抗战精神,又或许是哥哥赶着去联络进步青年加入“抗战青年团”。再过来的展馆,用一幅幅红色的图文如影视般展播着莫耶各个时期的活动。从童年的敢于据理直言破旧俗,到青年时的以笔为枪激情抗战……玻璃展柜里,一册册作品文集记录着烽火的故事。珍贵的莫耶文稿虽已泛黄,但隽秀的笔迹和跃动的灵感还是那么飘逸。从窑洞捎回的《延安颂》歌纸,依然飘着延安的油墨香。

1918年2月6日,莫耶出生于安溪县金谷镇溪榜村逸楼中。她从小就思想解放,富有同情心,有正义感。在当时充满封建习俗的山区,她敢于跳进小溪游泳,把乡亲吓得目瞪口呆。她还反对裹足,从小就有敢于破旧习俗的精神。

莫耶的弟弟、耄耋之年的陈文炳曾回忆,孩童时期的姐姐,便展现出了才女的一面。那时候的莫耶,活泼可爱、聪敏好学,经常出口成章。十岁那年,她与大哥赛诗时即景吟一绝:“春日景色新,行到山中亭。亭中真清朗,风吹野花馨。”

当时的莫耶思想解放,敢于据理直言“犯上”。父亲纳妾时,她作文直言斥责父亲。在厦门,她目睹社会底层黄包车夫的苦难生活、鼓浪屿“万国租界”横行霸道的日本浪人,还有外国水兵欺辱中国女学生的暴行,便以笔为武器,不断创作发表诗文,坚决进行揭露和抨击。

初中时期,她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她认为女人只要有志气,也能和险恶的环境战斗,女人也能当兵。她把自己的感情诉诸笔端,写出一篇篇宣传妇女解放、向往光明的文章。

莫耶塑像

1937年,怀着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她将自己的名字“陈淑媛”改为“莫耶”,奔赴延安。1938年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她担任《女子月刊》编辑,以妇女解放为己任。1940年随贺龙率领的八路军120师赴华北抗日前线,任政治部战斗剧社创作组长。她跟随部队长途行军作战,口袋里总是装着笔记本,随时搜集素材,坚持天天写日记,创作出大批剧本、歌曲,产生巨大宣传鼓动作用。尤其是她所作的《延安颂》,歌声响彻延安城,传遍各抗日根据地,甚至传到国统区的革命群众和海外华侨之中,成为一曲激发抗战爱国热情的颂歌,引发无数热血革命青年奔向延安,投入抗日救国行列。

战争年代,莫耶身为一名记者,同时主动兼任部队里的文化教员,认真地教授战士识字、唱歌。直到多年之后,许多战士回忆起那段往事,都由衷地感激当年她的细心关怀与帮助。

战争年代,她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卓越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及同志的信任和赞扬。著名导演严寄洲评价:“莫耶不仅是个剧作家、小说家、词作家,而且是一个编舞家……剧社舞蹈队演出的反映抗战题材的集体舞,基本上均出自莫耶之手。”贺龙等老前辈则称她是“出色的女作家”。

走出展馆,记者于楼道旁凭栏站立,静观楼前青青的碗莲伴着蛙声荡漾。在肃穆中,再次敬仰莫耶塑像。跟前,一群到这里采风的学生已列队而立。领头的女青年舞起双手,当作青春歌者的指挥。一阵激昂的歌声从这座充满革命气息的逸楼里再次响起:“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莫耶青少年时代的照片和介绍

宽以待人的品质和乐观积极精神影响后人

1950年,莫耶任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总编,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莫耶第一次回老家探亲,看到了年仅15岁的陈文炳,就把他带到兰州读书,从此陈文炳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湿热的东南到干冷的西北,陈文炳在姐姐家里度过了中学时光。“因为担心我冬天怕冷,姐姐经常把节省下来的布料缝补在我棉衣的里层,结果棉衣脱下来看,像个世界地图。”陈文炳曾这样回忆说。

1955年,莫耶转业到甘肃日报社。1956年,莫耶发表了批判官僚主义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受到读者赞扬。

1964年,陈文炳大学毕业,莫耶嘱咐他:“当下基层最缺人才,你去基层锻炼吧!”在姐姐的指引下,陈文炳来到甘肃省灵台县,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共产党员,要发光发热!”陈文炳始终记得,临出发前姐姐嘱咐他的这句话。有了这句话的鼓励,他坚定地在灵台县扎下根来。这一扎根就是16年,直到1980年因工作需要才调回兰州。

1979年莫耶任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联副主席。莫耶曾经写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进入暮年时期,时间愈少,愈感到珍贵。总希望一息尚存,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这句话,被陈文炳当作家中格言,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要时刻不忘姑妈莫耶严于律己的作风。

在莫耶的儿子方前进和女儿方丽页的回忆中,关于母亲莫耶乐于助人、扶贫济弱、心胸开阔、从不记仇的记忆,尤为深刻。“小时候,母亲经常带我们去看望黎秀芳阿姨。不但如此,母亲还指导她写入党申请书。后来,黎秀芳阿姨在特殊时期遇到困难,被安排到兰州三爱学陆军医院工作,母亲就经常请她到家里吃饭。”为方便方前进每周六接送黎秀芳,莫耶专门给他的自行车后座上缝了棉垫,让她坐得舒服些。方前进和方丽页说,虽然是在特殊年代,但母亲却始终不忘初心,用她细腻无声的善良浸润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这种善良,也内化成了他们后代一辈子始终坚持的信仰。

婚后,莫耶依然不辞劳苦,坚守在岗位上。一次,一位记者在莫耶的办公室不慎手枪走火,击中了她的腹部,将她腹中的胎儿打死了。当她被抢救过来之后,听说闯祸的记者被抓起来了,立刻想到不能因为一次意外而断送了年轻人的大好前程。与丈夫商量之后,她向上级请求:千万不要追究那位年轻记者的责任,希望让他回报社工作。领导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同意了她的请求,只给了那位记者一个行政处分,又让他回报社继续工作了。

莫耶故居里,墙上照片反映莫耶在部队通过文艺鼓舞士气的事迹。

回忆当初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母亲艰苦朴素、直面困难的品质,在方前进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前进回忆,母亲在甘肃日报社工作期间,由于营养不良,工作又太忙,再加上她本身有高血压,曾经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单位的同事好心将她送回家,但只要身体稍有好转,她就又回到岗位上去了。不论是对朋友同事,还是对那些曾经在特殊时期冤枉、误会过她的人,只要遇到了困难来找她,她都会热情地帮助他们。

尽管当时的生活艰辛,莫耶却从不抱怨,她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良好心态,一家人团结一致,依靠劳动来改善生活。与此同时,她也将这种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精神品格传递给子女。和母亲莫耶一样,方前进和方丽页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秉持了当年母亲言传身教的艰苦朴素、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用善良与爱,谱写着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如今,他们均已退休,但每当听到《延安颂》优美的旋律时,总会不禁回忆起母亲的点滴,想起她曾讲过的故事,浮现她热情奔放、一生坎坷却无怨无悔的坚定形象。

莫耶无比坚定的党性、无比忠诚的信念,深深影响着当地的党员干部群众,被后人敬仰、传颂,历久弥新,传承不息。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