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宋代以来就有专业说书,而且非常流行,说书成为集市或市场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宋元时代,古城泉州以世界贸易大港闻名中外,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南外宗正司”迁至泉州,中原“河洛语”,也就是闽南话,成为泉州语言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至今。用闽南话说书,在泉州叫做“讲古”,专业讲古的讲古人在民间被尊称为“讲古仙”或“讲古先生”。过去的讲古以章回小说为主,现在更多的是讲地方历史故事。闽南语“讲古”因其独特风格,深受人们喜欢。今日《最闽南》,在非遗项目“闽南讲古”福建省代表性传承人杨江东的“讲古”“话仙”中,我们一起去了解这项古老的泉州非遗文化。
泉州地方讲古书籍《泉州讲古》
泉州地方讲古书籍之黄锡钧老先生的《泉州讲古选辑》
在古大厝里“讲古”
博物馆中的“泉州讲古”场景,令人如闻市声。(陈起拓/摄)
形式多样的方言口传文学
闽南方言地区都有闽南语讲古。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其讲古形式完备、内容丰富,独具特色。泉州闽南方言讲古主要有五种形式;专业讲古、业余讲古、家庭讲古、法事讲古,以及电视讲古。
专业讲古的讲古人通常会被人们尊称为“讲古仙”或“讲古先生”,他们讲古的地点在露天,主要是人流较多的街道旁,如原来的泉州南门兜、菜市场,现在的铜佛寺外榕树下等。也有在室内的,如原来的明伦堂、现在的后城旅游文化街古厝茶馆。讲古人的道具就是一桌、一椅、一块惊堂木、一把折扇,过去以章回小说为主要讲古内容,现在更多的是讲地方历史故事。
业余讲古通常是街坊邻里在某些约定俗成的地方聚集讲古,泉州话叫“讲天掠皇帝”,先是大家海阔天空闲聊一阵,然后由某一个人讲古。
2013年中秋节,在洛阳老街开展的讲古、童谣活动,吸引来许多小朋友的参与。
在乡村举办的讲古活动场景,讲古内容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内涵,讲述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情故事、民俗故事、身边故事以及生动有趣的五色话。
泉州各种年龄的“讲古仙”
家庭讲古是家庭成员亲情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过去长辈给孩子讲廿四孝、孔融让梨、苏秦刺股之类的传统教育故事,现在更注重启智教育。在一些传统大家庭,每逢重要的祭祀日子和除夕夜,家族成员会聚集在一起,听大家长讲古,追忆先辈历史。
法事讲古是一种独特的说唱讲古形式,主要是在泉州丧葬习俗“做功德”中,能在举丧过程中营造相对轻松的氛围。
电视讲古是在电视上设立专栏节目,重点讲泉州地区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地方掌故。
泉州方言讲古,即使是讲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讲古人也会有意识地大量使用泉州俗语、谚语以及五色话、顺口溜之类的地方语言,这对于传承闽南方言、保护闽南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杨江东在古城泉山门讲古
“蟳埔女”登上讲古舞台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乐此不疲讲古人
走进位于聚龙小镇的闽南讲古传习所,非遗项目“闽南讲古”福建省代表性传承人杨江东正在讲古,他妙语连珠、风趣诙谐,不时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声。
今年74岁的杨江东生长于洛阳桥东畔洛阳古街。说起他的讲古本领,他说主要是受了外婆与母亲的影响。
原来,他年少时常住外婆家,外婆会讲很多民间故事,尤其是关于洛阳桥的传说,什么“蔡端许愿造桥”“蔡端本府为官”“夏德海江中投书”“观世音化美女巧聚钱银帮造桥”“义波僧舍身主厨”“吕洞宾及众神仙相共造桥”等等;而母亲也会很多闽南四句、童谣、民间传说等等,闲时,她会将这些口头说给子女听。
在两代长辈的熏陶下,杨江东自小学起,就爱“练仙”“讲古”“讲天掠皇帝”,擅长讲洛阳桥神话故事;中学时,他是一名文艺爱好者,在惠安五中文艺队里说相声、讲故事、讲绕口令且热衷收集闽南俗语、谚语。及至后来参加工作甚至退休,他都未曾放弃对讲古这门口头艺术的热爱。
杨江东的“讲古”不局限在固定场所,而是寄情于山水之间,万亩山湖成了他的讲台,给大家带来很多欢乐。
“泉州古城的每条街巷、每座古建筑都有动人的传说故事可讲,它背后蕴含着闽南人传承千年的文化与精神。”杨江东表示。
如何把故事作者的创意和故事生动地表述出来,这是首要任务。杨江东时刻提醒自己,要跳出讲古人影子,进入故事角色;要克服“海口腔”(一些县<市、区>的口音)坚持讲“府城腔”(泉州市区口音);接到话本后要拜读多遍,研究故事的情节、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把不同角色的对话用不同语言特色处理;为使话本中的字、句“文、白”、读音准确,虚心请教老师(包括曾上过私塾的老先生),做好记录和工具书查阅。
经过多年磨炼,杨江东讲古水平不断提高,讲古时,他力求故事表述口语化,发音标准、咬字清楚,并尽量引用些闽南俗语、谚语,配合恰当的动作、面部神态的变化,让讲古达到声情并茂、收放自如,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讲古前辈和朋友们的帮助下,他认真学习、努力进取,十多年来创作了不少讲古作品:《替角》《赌博害》《公婆答五色话》《杨震夜半拒金》《鸡母屎半黑白》《阿母》《心结》《怀念好人吴一心》《好机相拍报》《万众一心抗疫情》《防控须坚持》《安全生产尚重要》《毒品为万恶之首》等等。一些作品还得到省、市、县奖励。同时,他还改编了《吃安薯糜说皇帝话》《蔡清传说》《诤臣刘望海》《青山王传奇》《辛天君传说》《有千年张坑无千年部爷》《烈士卢明堂》《明代名人庄应祯》《却金廉吏李恺》等近30篇本土民间故事。
为了传播讲古文化,杨江东一直都是免费教授各种人群学习讲古。
享受惬意中致力传承
十多年来,杨江东老师凭着对“闽南讲古”的热爱,到泉州各地登台讲古,传播“闽南讲古”文化。除了固定场所,山水、田野间都可以成为他的讲古场。他说,他非常享受这种惬意的讲古生活。
同时,身为一个非遗传承人,年逾七旬的杨江东始终认为“责任大于荣誉”。十多年来,他致力于呼吁保护闽南文化生态区,保护、传承、弘扬“闽南讲古”这项民间艺术。可喜的是,这几年,在他和其他传承人的努力下,愿意学习这门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苏晓娜、黄苏畅母子和杨江东一起表演“闽南讲古”。
讲古新秀苏晓娜有着有趣的一段从艺经历:原先,她带儿子拜杨江东为师学习讲古,后来,跟着儿子学习的同时,她被杨老先生公益传授、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也被讲古文化深深吸引,结果,她也投身其中,并成为讲古新秀。
“她是我的师妹,应称我师兄,因为我比她早拜师。”苏晓娜的儿子黄苏畅逗趣地说道。
苏晓娜告诉记者,平时,在她家中,家人们都讲闽南话。她觉得现在很多孩子不懂讲闽南话,这很可惜,也不利于闽南文化的传承。
泉州申遗成功后,杨江东和他的学生梳理了一系列“讲古城遗景,展海丝文化”讲古内容,对22个世遗点进行宣传,非常接地气地宣传了泉州文化。
如今,讲古文化与时尚文化融合,听众迅速扩大,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的讲古人,这是杨江东等老一辈讲古人所喜闻乐见的。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