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 光耀四海
发布时间:2013-05-26 来源:泉州晚报
王仁杰:提升梨园戏在全国的影响力
我国著名剧作家王仁杰,自号“三畏斋主人”,被誉为剧坛诗人。他长期致力于梨园戏的编剧、抢救、传承工作。现任泉州市戏剧研究所所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副主席。
代表作有梨园戏《节妇吟》、《董生与李氏》、《枫林晚》等。其中《节妇吟》荣获全国优秀剧本奖,《董生与李氏》荣获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皂隶与女贼》荣获文华新剧目奖,被昆曲界授予“对昆曲特殊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他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优秀戏曲文化,展示了泉州地方文化的独特风采和丰富、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高泉州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静萍:为福建戏剧夺得首朵“梅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曾静萍凭借在梨园戏《节妇吟》中的出色表现,为福建戏剧界夺得第一朵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她是全省唯一一位“二度梅”得主,还荣获上海“白玉兰”主角奖、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文华表演奖、全国劳模、文化部非遗薪传奖等众多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事梨园戏艺术事业三十余年,传承了《陈三五娘》、《朱文》、《苏秦》、《朱弁》等五十多个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与折子戏,创作了《节妇吟》、《董生与李氏》等十余个梨园戏优秀新编剧目。其中《董生与李氏》荣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及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在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剧协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任内,大力倡行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领梨园戏访问了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及港澳台等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代表性艺术家
蔡尤本:1888年—1974年,梨园戏小梨园流派名师,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首任团长,享有“七子班头”的美誉。他目不识丁,但却口述、传授小梨园流派大量传统剧目的表演科范及剧本、曲谱近百万字,为梨园戏的抢救传承及剧团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林任生:1912年-1972年,梨园戏已故著名剧作家。解放初期,负责记录、整理、改编《陈三五娘》、《朱文》、《李亚仙》、《吕蒙正》、《高文举》、《苏秦》等一大批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的剧本,为梨园戏的抢救传承以及剧本文学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爱群:1922年—1989年,梨园戏已故著名音乐家。解放初期,负责记录、整理、改编《陈三五娘》、《朱文》、《李亚仙》、《吕蒙正》、《高文举》、《苏秦》等一大批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的音乐唱腔,是“泉腔”理论的奠基人,为梨园戏的抢救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吴捷秋:1920年—2008年,梨园戏已故著名编导。解放初期,负责编排、导演《陈三五娘》等一大批梨园戏传统剧目,为梨园戏的抢救传承以及现代艺术管理的创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著有《梨园戏艺术史论》,是研究梨园戏的重要学术著作。
苏彦硕:1928年—2011年,梨园戏已故著名导演、优秀的梨园戏教育工作者。长期担任1956级、1957级、1977级等多个梨园戏训练班的负责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为梨园戏的教育与传承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先后执导了《节妇吟》、《陈仲子》、《董生与李氏》、《皂隶与女贼》、《蔡文姬》等优秀的梨园戏新编剧目,并复排、抢救、传承了《朱文》等一大批珍贵的梨园戏传统剧目。
梨园春:从“师带徒”到科班传承
作为“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如何一代代薪火相传备受瞩目。
据介绍,梨园戏早前主要以“师带徒”为主要传承方式,在缺乏文献记载的情况下,仅凭口传身授,将剧本、音乐、表演等艺术元素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召集散落民间的蔡尤本、何淑敏、许茂才、李茗钳、许志仁等梨园戏三大流派的著名老艺人进入剧团工作。在此基础上,于1956年成立了第一届的梨园戏演员训练班,进行梨园戏的规范化、系统化传承教学,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全省第一个正规的戏曲训练班。这批训练班学员原汁原味地继承了梨园戏老艺人的衣钵,为新时期梨园戏的抢救、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
此后又相继招收1957级、1959级甲、1959级乙、1960级音乐班等多个训练班。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与福建省艺术学校泉州分校合作,每隔十年左右招收一届表演专业班,先后培养了多批梨园戏专业人才,形成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传承谱系的完整与生生不息。近年来,剧团将年轻演职员与老艺术家的“一对一”师带徒传承及传统剧目抢救,列入工作绩效的主要考核项目,经常上演一些传承版剧目,如《李亚仙》、《高文举》、《陈三五娘》和《苏秦》等,在舞台上同时由梨园戏的好几代传承人共同演绎一出戏、塑造一个角色,让观众深切地领略梨园戏的传承足迹。
2005年,梨园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该团已有5位梨园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9位梨园戏省级非遗传承人、8位梨园戏市级非遗传承人。最新的一批传承人——福建省艺术学校泉州分校2007级梨园班将于今年7月份毕业,他们平均年龄才19岁,早在一年前就已全部进入剧团实习,开始活跃在梨园戏的舞台上。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