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当天,泉州各路美食齐亮相,寻找更多共赢商机。
日前,筹划许久的泉州市美食产业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成立了。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世遗之城,正以美食为纽带,开启商旅融合与产业升级的新篇章。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来自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及学术界的3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融媒体记者 王宇静 叶冠庆 李佳 文/图
政企协同 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
泉州市美食产业促进会的成立标志着泉州美食产业从“单兵作战”转向“集群发展”。在促进会成立现场,布满了来自泉州各地的特色风味小吃,这些美食融合了世遗元素的文化包装与山海美味。除了美食,还有不少设计包装等产业上下游的行业企业也参与其中,营造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美感。
与会的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重点推动“美食+非遗”“美食+文创”融合,建设美食博物馆、特色街区,并借助侨乡优势,举办国际美食文化交流活动,让闽南菜系走向世界。作为以“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名列入世界遗产的城市,泉州的美食文化自然承载着山海交融的独特基因。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泉州美食产业已形成“一县一桌菜”的特色格局,如鲤城“刺桐宴”、丰泽“簪花宴”、石狮“宋元海丝宴”等,既传承了非遗技艺,又推动了文旅消费。数据显示,2024年泉州餐饮业年营收突破300亿元,食品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培育出达利、盼盼等知名品牌。但产业仍面临标准化程度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等挑战。立足促进会成立之后的发展,业界提出三方规划:一是强化政策协同,整合文旅、农业、商务等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二是搭建产学研平台,培育专业人才,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打造“美食+旅游”精品路线,通过央视《三餐四季》、米其林指南等平台扩大“泉州味”的国际影响力。
多元赋能 专家智库与跨界合作齐发力
成立当天,泉州市美食产业促进会与中国烹饪协会、米其林指南(中国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泉州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政产学研深度协作的新篇章。根据协议,三方将在美食文化挖掘、行业标准制定、品牌孵化等领域展开合作,助力泉州餐饮企业“走出去”。
中国烹饪协会特邀副会长霍海梅表示,泉州美食的独特性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元融合的创新力。协会将通过举办全国性赛事、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泉州美食的标准化与品牌化。
此外,促进会还聘任了包括中国烹饪协会企业家委员会执行主席吴坚、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食品与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桑建等7位行业专家为顾问。吴坚当天带来《2025中国餐饮及泉州餐饮大数据基本盘解读》主题分享。他指出,当前中国餐饮市场正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优化”,泉州需依托供应链升级、数字化营销和体验式消费,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桑建则围绕“内涵提升”提出建议,强调应通过文化IP塑造、健康饮食理念普及,推动美食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新任会长、泉州文旅集团董事长王文坤透露,未来促进会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品牌领航”计划,培育10家国家级餐饮品牌;二是“产业融合”计划,建设美食产业园区,发展预制菜、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三是“人才强基”计划,与职业院校共建烹饪产业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授牌仪式的完成,泉州市美食产业促进会正式扬帆起航。这座世遗之城正以美食为纽带,串联起文化传承、经济转型与城市形象提升的多重命题。从“宋元海丝宴”的文化盛宴到“一县一桌菜”的全域联动,从米其林指南的国际背书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创征程,泉州美食产业的未来已清晰可见。正如大会主题所言:“蓝图绘就正当扬帆起航,重任在肩更需策马扬鞭”,期待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让烟火之城的美味更美。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