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生于新溪里赤岭乡(今官桥镇驷岭村),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在任时“以民为本”,政声斐然,被琼州当地老百姓颂称为“林青天”,60岁寿终,琼州人在包公祠为他设立牌位,以供后人四季致祭。
林嗣环塑像
核心提示
林嗣环年少艰苦朴素,为官刚正廉洁,一生光明磊落,忠贞爱国,颇具风崚硬骨。安溪县官桥镇建立了林嗣环廉政文化基地,打造本地廉政文化品牌,营造尊廉崇廉的社会氛围。
林嗣环廉政文化基地已成为当地廉政文化品牌
师生参观林嗣环廉政文化基地
爱护百姓 除暴安良
走进驷岭村文化广场,可见飞檐翘角、青柱红瓦的林嗣环纪念亭,正中石碑上刻有林嗣环画像和他一生的政绩及文学成就。
“他生长在明清交替的特殊年代,官场污浊腐败,又遇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激化。”驷岭村党支部书记林淮昌介绍,虽然家境贫寒,但林嗣环自幼聪慧过人,被塾师相中,提出免收学费、资助笔墨、接济家用等条件,让他到私塾里跟班旁读。
二十多年间,林嗣环勤学苦练,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及第,被授予大中大夫一职,随军南下广东,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广东通志》卷十四称他:“行高洁,一介不取,疾恶若仇,弹压豪强,一时豺狼屏迹”。
“他刚到任时,发现琼州当地经济萧条、民不聊生,恶霸罗成基长期欺压盘剥百姓,民众苦不堪言。”林淮昌说,林嗣环查清案情后,罗成基伏法,不义之财也被没收、归入国库,林嗣环又为民请命,将多年来被霸占的田产归还百姓。
上任数月,在林嗣环的肃清下,琼州一带的恶势力一度销声匿迹。紧接着,他明察当地有一百多种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大胆革除弊政,下令合理征收,公平摊派,使整个琼州府经济得以起死回生。
“《泉州市志》记载,林嗣环任职期间,制定一系列利民法规,比如严禁婢女买卖,禁止捉人充军、株连无辜、民间借军营债务等,提倡以法理教化百姓。”安溪县林嗣环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林开洪说,面对战乱中遭受盗贼之苦的难民,林嗣环给予赈灾救济,又兴办学堂,振兴教育,畅通贸易往来,促进经济繁荣。
史料记载,林嗣环“备兵海南时,恩威兼济,兵民爱之”。“他素来治军严谨,难以容忍军士差役欺凌百姓。”林淮昌说,某日林嗣环撞见广东巡抚李栖凤的部下任意打骂百姓,便将百姓藏起,又对士兵施以鞭刑。之后李栖凤带兵冲进官署争闹,林嗣环丝毫无惧,声明自己若是怕死,就不会鞭打犯罪的士兵,直把李栖凤说得哑口无言。
“还有一次琼州总戎高某设宴,他得知出来敬酒的小优伶是本州人时,立即丢下杯筷,放声大哭,说琼州子民都是他的子女,宴请他却叫他的子女歌舞侑酒,是对他的侮辱,说完就拂袖而去。”林淮昌说,林嗣环平生疏放不羁,造福一方,清代《治安文宪》《刑政大观》和《临民宝镜》皆记载他的仕绩。
林嗣环纪念亭
不畏强权 铁骨铮铮
驷岭村村委会副主任林万椿介绍,林嗣环走马上任之际,不少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那时有马伽沙国商船携带许多货物前来,驻军主帅便想要找个理由杀害船主、谋夺财货。林嗣环知道后,慷慨陈词、以死相谏,打消主帅杀人越货的私念,留下一段保护海口通商、维护国家利益的佳话。
清初,“三藩”中的靖南王、平南王主政广东。藩王府曾派出两位手下到林嗣环署上办事,他们骑马直闯公堂,林嗣环喝令部下将他们拉下马,各打三十大板。这一举动惹怒藩王,幸得当地抚军婉言相劝,才平息此事。
“当时两位藩王的军队全集中在广东,遭遇粮饷短缺,于是拼命盘剥和压榨百姓,大家都敢怒不敢言。”驷岭村村民林结林说,顺治十三年,林嗣环为减轻民众役赋,上疏《屯田疏》,指名道姓说出二位藩王私创苛税,当地百姓受累繁多,建议各藩罢兵屯田,既减少藩权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又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他以一个地方官员的身份,对阵地方势力庞大、掌握军政大权的两位藩王,也因此遭来藩王诬告落职,于顺治十七年下狱受审,民众悲声载道。”林淮昌说,林嗣环毫不畏惧,反而痛斥藩兵种种不法行为,也由此,清廷决定调靖南王耿精忠赴福建,使其力量分散。
康熙初年,林嗣环的冤屈得以昭雪,被释放出来,并被提拔。后来他在朝中几经磨难,最后无心仕途,于是举家流寓杭州西湖,游历山水,赋诗吟唱,海内名流竞相推崇,称林嗣环容貌、文笔、性情大异于凡人,赞叹“铁崖奇人也”。
大约60岁时,林嗣环贫病交加,辞世于杭州西湖寓所,埋葬在昭庆寺西五里龙潭上白沙泉右。四十多年后,被族侄迁移至安溪虎邱镇金榜村牛眠山麓。墓碑至今完好,高一米,上有楷书阴刻“先达进士兵学道铁崖林公淑人王氏慕”等字样。
“康熙年间驷岭林氏大宗重建祠堂,祖祠正堂高挂的‘进士’匾额,正是当年清朝名相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范文程亲笔为嗣环所立。”林开洪介绍,祠堂廊柱上亦有许多对他歌功颂德的楹联,如“文章冠八闽第一,忠孝垂千古流芳”。
300多年来,林嗣环“虎崆耕读”“铜钟声鸣忆起八”的故事,在故乡代代相传。各地林氏族人暨海外侨胞纷纷传颂“起八老爷”的美德,族中老人多数对林嗣环生平如数家珍,更是常年有人带孩子前去参拜瞻仰,以求学业。
驷岭村林氏宗祠“驷岭大宗”
妙笔著文 博学多才
林嗣环既是一位廉洁惜民的清官,又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文学家。
《口技》收录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是林嗣环创作的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文章。口技是艺人通过长期生活实践,认真观察,专心致意揣摩,勤学苦练得出的一种传统表演技艺。文章准确地用文学语言描述:“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活脱地再现深夜一户四口人家在梦中醒来,又迷迷糊糊入睡。继而发生火灾:“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百千人救火的杂乱、激烈场面,绘声绘色,诱人如闻其音,如入其境。全文300多个字,却能完整、确切地描述两种场景,即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第一场景,且能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及大,进而由大及小到微闻余响。再而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第二场景,且能由微弱转而喧闹,由简单转而纷繁,继而百千齐作,千音迸发,应有尽有。因此,台湾学者沈谦先生赏析林嗣环《口技》中奇情奇趣后,称之为“清代状声文学的奇葩”,“侧笔烘托,曲尽其妙。肢体语言,示现传神”。
林嗣环一生博学多才,除《口技》外,还著有《荔枝话》《海渔编》《岭南纪略》等。其中,《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具有较高的果树栽培知识和经济史料价值,文章介绍了泉州各种荔枝的产地、品种特点、治理病虫害、营养、营销。“可惜汉和帝唐贵妃口中,未曾吃一好荔也。善吃荔者,就彼园林,摘其朝露,所云酌天浆是矣!若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束缚驰驱,何异函韩王、田横之首远致洛阳乎?白乐天荔枝图,可称肖似。然妃子生于成都之灌县,白傅官于重庆之忠州,一生耳目,但知巴峡有荔,谓之未见荔可也!”笑谈从汉帝唐妃,千百年来历史名人对荔枝的酷好,却从未品尝过闽南特产的优良荔枝佳果。英中友好协会会长李约瑟博士,在所著《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称赞宋人蔡襄《荔枝谱》是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的著作,时隔600年后的林嗣环《荔枝话》,可以视为蔡公《荔枝谱》的续篇佳作。
“他笔下的《倭漆引》,用诗文的体裁,借漆器言情,坦陈民族正气,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林开洪说。
这几年,安溪县官桥镇牢牢把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在深入挖掘本地廉洁惜民清官——林嗣环廉政文化基因的基础上,立足驷岭村林氏宗祠“驷岭大宗”,建设林嗣环廉政文化基地,打造本地廉政文化品牌,营造尊廉崇廉的社会氛围,以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林嗣环廉政文化基地分为林嗣环家风家训馆、林嗣环廉政教育公园两部分。其中林嗣环家风家训馆由序厅、生平传略、清代文宗、家风家训、廉洁惜民、党风廉政、结语展望等板块构成;林嗣环廉政教育公园由林嗣环雕像、林嗣环纪念亭、清廉池、初心舞台和文化长廊以及蓝溪中学内林嗣环文化园构成。
官桥镇在对林嗣环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始终积极探寻更富新意的方式。在林嗣环家风家训馆内设置口技表演体验厅,组织群众欣赏传统口技表演,感受《口技》名篇的魅力。安溪县官桥镇党委联合安溪县委组织部出品的家风主题宣传片《传承》,通过讲述林嗣环的成长故事,激励官桥学子艰苦奋斗,该片在第十七届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同时,着力将林嗣环廉政文化基地打造成党员教育和廉政建设特色品牌。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