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泉州台商投资区鸭山“知州墓”疑为明知县林咸墓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11-03

鸭山“知州墓”疑为明知县林咸墓

墓体呈“风”字形,分内外两层埕台;墓葬早年曾遭破坏,现原址仅存墓体两侧三合土结构;墓址范围内有明代墓葬规制遗存

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凤浦社区的鸭山自然村内,自古有座古墓被村人唤作“知州墓”。该墓早年背山面海,规模不小,墓前有文笔望柱、石狮等石雕构件。近日文史考古专家、文博研究学者等,在鸭山村民的陪同下,对“知州墓”墓葬及其构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墓极有可能是明代惠安抗倭县令林咸之墓。

该墓古时背山面海,规模不小。

明嘉靖年间,沿海地区倭寇肆虐。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一群千余人的倭寇悍然对惠安城发动袭击。原本要上任惠安知县的孙某(原泉州府节推)闻知倭寇至,认为惠安城难以守住,借故避居泉州。一县无主,城内百姓人心惶惶“恸声震天”。此时幸好早先卸任惠安知县的林咸挺身而出,率众御倭,才守住了惠安城。倭寇退去3日后,又由海道侵犯鸭山(今凤浦社区鸭山)。林咸闻讯即统率民兵前往抵御,“躬冒矢石,为士卒先,大破之于鸭山”。不幸的是,林咸在追击逃窜的倭兵时,意外陷伏,掉入泥淖之中,力战而亡,壮烈殉国。巡按御史樊献科听闻此事后作文致祭,称赞林咸“无愧张睢阳、颜常山(即唐代忠臣张巡、颜杲卿)”并上奏表彰他的功绩。林咸身后获赠“府同知”,立祠赐祀。他的遗骸被埋葬于“县南苍云铺鸭山”,即其殉难处。

原墓前的石狮子符合明代中期雕艺风格

记者与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鹏鹏、南安市丰州古城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王赞成、惠安县政协文史委成员林达伟等人,在鸭山找到了被村民世代称为“知州墓”的墓葬。该墓葬位于鸭山自然村山麓,坐西北朝东南,为三合土(糖水灰)筑砌,墓体呈“风”字形,分内外两层埕台,墓宽约16米,长约36米,墓区面积约580平方米。墓高约3.8米,顶部以三合土作龟壳状封顶。据林达伟介绍,墓葬早年曾遭破坏,现原址仅存墓体两侧三合土结构。墓圹内以红砖筑砌及墁砌圹室。龟壳封顶内部以红瓦铺贴,尚有部分遗存。墓穴为传统的红砖和三合土砌筑,穴有三圹列位。墓址范围内有明代墓葬规制遗存。墓葬上方有现代坟墓一座,墓埕曾被占用作耕地。

有一尊石狮置于草丛中

另据当地村民指认,村中小路及农田中水利圳附近分散有“知州墓”墓碑石残件,为同一件明代中早期的马鞍形云月图案墓碑。村中龙甲宫边附近民居墙上砌墙的挡堵石疑为“知州墓”的挡堵石。“灰窑”石架梁是该墓的墓桌石。村口石圳及灰窑使用大量“知州墓”的埕石、石砛等。被村民从“知州墓”移至异地的一对石狮子符合“知州墓”镇墓兽的配套规制及明代中期雕艺风格。

由于林咸后来获赠“府同知”,所以他的墓葬被民众称为“知州墓”也算合情合理。专家依现存证据判断,鸭山“知州墓”疑为林咸墓。同时叮嘱村民要妥善保护好“知州墓”及其周边散落的原墓葬构件。陈鹏鹏表示,林咸这位明代历史人物有功于惠安,他的墓葬是重要地方历史史迹,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