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弘一大师)与中日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中国泉州学研究
春柳社学习日本新派戏的活动,大大促进了我国的戏剧改革,促进了我国早期话剧的定型。这种影响,首先是通过在日本看过《茶花女遗事》的徐半梅带回国内的。1907年春,徐半梅等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在国内首次采用分幕、布景与对话的演剧形式。李与同仁“庆祖国响应有人,益不敢自菲薄,谋所以扩大之”。(11)许多留学生在李的影响下,回国从事新剧运动。1911年,李学成归国,把春柳社迁到上海,办起了春柳剧场。该剧场的演出,“大为观众称道,于是同时新组织的表演文明戏的团体,乃如风起云涌”。(12)话剧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剧种,都是在李叔同的‘登高一呼之下’,才产生的”。(13)由此可见,中国话剧的诞生,与李叔同学习日本新派戏,组织春柳社紧紧相连。同时,日本人民也从李组织的剧团演出中了解到中国的京剧艺术及其优秀的音乐文化。而两者之中居主导地位的是李叔同从日本引来话剧火种,“在中国放了新剧最初的烽火”。(14)
(二)
李叔同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业绩,还充分体现在他归国后从事艺术启蒙教育,他把留日所学的西洋艺术知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传授给学生,开辟了中国近代艺术启蒙教育的新时期。
1911年春,李学成归国,热心地传播留日所学到的西洋艺术,尤以美术著称。他首先在天津模范工业学堂任图画教师,后应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经子渊校长之聘,担任该校图画主授教师。1912年秋,李到浙师就任后,模仿日本的教学方法,开设了素描、油画、水彩、图案和西洋美术史等课程,还开设画室写生和野外写生课。这些做法,是中国最早的较接近现代美术教育的系统教学体系。中国人自任西洋绘画教师,李为第一人。李在浙师任教时,写过《水彩画法说略》、《石膏模型用法》等文章,连同他在日本写的《图画修得法》,刊在《白阳》杂志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洋近代画法和日本近代画派。他的《水彩画法说略》共10章,从用具、材料,到学习步骤都作了详细介绍,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西方美术的文章。李担任《太平洋报》美术编辑时,在该报上开辟《西洋画法》专栏,连载木炭画法和石膏写生教授法,进一步扩大了西洋画法的传播。在教学上,李大胆倡导并使用人体模特儿写生。这些新的教学法,在我国美术教育史上实属首创。李知识渊博,言传身教,使当时被看作学校点缀品的美术课,出现了“莘莘学子,翕然从风”的气象。(15)李还把日本的版画艺术带到国内,传授给学生,组织学生成立了业余“乐石社”,学习金石、木刻等,并出版《木版画集》。“李叔同是我国近代版画艺术最早的作者和倡导者”。(16)1915年,李兼任南京高师的图画教师。他为传播西洋美术,奔波于杭宁途中,为我国培养了众多杰出的美术人才,如我国著名画家丰子恺、潘天寿等,都是在他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