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学术研究 > 正文
探寻泉州蛇文化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安溪有座山叫“老鹰啄蛇”

  以蛇为名的山大多没蛇

  安溪县金谷镇尚芸村不仅是闽台民间信仰中郭圣王公(广泽尊王)的诞生地,更孕育了“老鹰啄蛇”这样的自然奇观:你瞧,主峰岩石向溪边路口突出,酷似一张鹰嘴,主峰的两翼向左右伸展,状如一落地飞鹰。其对面横卧着一座绵延的大山,其峰节节高耸,活像一条倒退爬行的长蛇。而溪边的第一峰,扁而突出,貌似蛇头。两山隔溪对峙,巧妙地构成了“老鹰啄蛇”这一无双胜景。

  据村民介绍,这一地名的由来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条大蛇口渴要去溪中饮水,老鹰从天而降,用尖尖的鹰嘴向大蛇狠狠啄去。大蛇负痛,倒退逃窜。仙人用手一指,老鹰与大蛇就变成了山岩。

  除了“老鹰啄蛇”,泉州还有四座山的名称含有“蛇”字。

  春蛇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梧峰村,海拔590米。听到这个地名,大家不要害怕。它的得名并不是因为这座山上的蛇比较多,而是远看此山像蛇头,当地人故而将其称作春蛇山。

  蛇头仑位于永春县苏坑镇光明村,海拔720米,同样是因该山形似蛇头而得名。

  石蛇山位于南安市翔云镇沙溪村,海拔964.6米,因山体由石头组成,远望如长蛇蜿蜒,故而得名。

  蛇山位于惠安县螺阳镇五音村,与前三者不同,这座山上真的有蛇,它因早年山中多蛇而得名。延伸阅读

  泉州“十二生肖”地名 牛最多 鼠兔最少

  和蛇有关的泉州地名虽然不多,但与“十二生肖”命名的泉州地名不少,十分有趣。

  鼠4个:老鼠田(泉港区),鼠母宫(永春县),鼠屿(金门县),老鼠拖鸡(南安市)。

  牛44个:牛牾林、牛宅仑、牛坪寨、牛踏潭、羊牛仑(永春县);石牛山、牛林口、牛坪、牛林岐、牛母垄、牛畲、看牛坪、看牛山、牛山、牛坪、牛母岐(德化县);牛运、布牛、牛岫、牛寨、牛路口、牛路岭(南安市);牛朝坪、牛岭、牛坪、贞牛坑、牛路、牛围、牛桐壕、牛山、卧牛山、牛港岭、牛林尾、牛鼻尖、牛寨岛、牛舌尖、牛运(安溪县);牛山后、牛屿、牛龙山(惠安县);港牛礁(石狮市);牛岭山、白牛礁(泉港区);牛大寨(洛江区)。

  虎32个:虎山尾、虎坪头、虎岫、虎井、横虎格(德化县);拨死虎、虎邱、虎咬猪山、虎坑、虎村格、虎空、跌死虎、虎庙尾、虎堀、虎榜、虎厨(安溪县);虎岩寺(泉港区);虎乳岩(丰泽区);虎窑、虎窟、虎空山、虎峙岩、虎母山(惠安县);虎井、虎岫、虎坑口、虎西宫、虎厨、虎生仔(南安市);虎顶(晋江市);虎珩、虎巷(永春县)。

  兔4个:鹰仔兔山(晋江市),黑兔、英仔兔(安溪县),兔屿(金门县)。

  龙20个:龙美、后龙、龙地、龙坑、龙堀、龙坑尾、龙津、龙涓、龙象、龙中、龙通、龙元、龙脚壕、龙房、龙坪、墓龙、龙致(安溪县);龙林头、龙阁(永春县);后龙(泉港区)。

  蛇10个:石蛇、大蛇、蛇坑头(德化县);蛇尾岭、蛇头、蛇头仑(永春县);石蛇山(南安市);老鹰啄蛇(安溪县);春蛇山(洛江区);蛇山(惠安县)。

  马25个:马后、马前、马前洋、马埔、马宅、马石内、马坑垄(南安市);马泉、马后、马坑、马顶、马狮、马踏石、马尖山(安溪县);马坑、马坪、马鼻岭(德化县);马坪(晋江市);马仑寨、马厝、马峰、马壕、尖马洞、马跳(永春县);马仁庄(惠安县)。

  羊7个:羊山尾、羊山尾(安溪县);羊公巷(鲤城区);羊母山、羊坪林(南安市);羊牛仑(永春县);羊尾山(惠安县)。

  猴6个:猴仔头礁(南安市);猴仑、猴坪尖、猴山顶、猴公山(安溪县);大猴仑(永春县)。

  鸡20个:鸡奄山、老鼠拖鸡、鸡髻旗山、鸡脚痕、鸡垄山、鸡母山(南安市);鸡母抱寨、啼鸡厝、鸡母寿、鸡母石、鸡髻旗(安溪县);鸡母石山、鸡鱼礁(石狮市);鸡母庄、鸡髻壕、鸡角寨(德化县);鸡母庄(永春县);楼鸡山(惠安县);鸡母窝(洛江区);鸡鸣山(金门县)。

  狗13个:狗栗坂、麝狗壕、落狗坑、狗来坑(德化县);狗官垄、狗咬雷(安溪县);困狗(永春县);狗九尖、困狗(南安市);狗屿(金门县);狗蹄礁(丰泽区);困狗山(惠安县);狗山(晋江市)。

  猪10个:虎咬猪山(永春县);猪母穴、猪母石、风猪母、猪寮、猪母穴(安溪县);山猪垄、猪母垄、猪羔崎(南安市);猪母峡(德化县)。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