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学术研究 > 正文
探寻泉州蛇文化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法主圣君又称法主公,是一位亦佛亦道的神仙。相传,宋开庆元年,永春九龙潭石牛洞中潜伏着一条三叉尾巴的蛇精,经常出没伤害生灵,村民只得年年献上一对童男童女以求平安。当时安溪有张、萧、洪(一说姓章)三位结拜兄弟,自告奋勇入洞诛杀蛇妖。姓张之人扼住蛇首,脸部被蛇妖吐出的毒烟熏黑,因此其造型为手扼蛇首、黑面怒目。最后,三人诛杀了蛇妖,也因此成仙。

  据考证,法主公原名张自观,相传为永泰人、闽清人,也有人称是德化人。出生年代一说为北宋年间,宋代洪迈、明代何乔远等则称南宋。

  法主公信仰起源于永春,在闽中、闽南地区广为流传,仅德化就有法主公庙98座。清初,渡台的泉州茶商将法主公香火带入台湾,法主公被泉台两地的茶商视为守护神,并随着华侨传播到东南亚。

  另悉,泉州还有五处蛇庙 得名多与地形物貌有关。安溪龟蛇庙位于龙涓,始建于清朝,因所处地形酷似龟蛇合体的玄武,故称龟蛇庙。安溪石蛇岩位于蓝田,始建于清代中期,1989年重新修缮,供奉清水祖师,因建在外形似蛇的岩石上而得名。德化大蛇堂祖祠又名“大龙堂”,位于杨梅乡杨梅村,为林姓祖祠。永春龟蛇宫位于吾峰镇吾西村,离宫约200米处有一向下延伸的小山,形状像一条向下俯冲的大蛇,殿正前方有两块凸起的石头,像是蛇的眼珠,宫前方30多米处有块石头形似龟,此宫历史久远,明代迁建于现址。永春石蛇宫位于吾峰镇侯龙村,始建于明代,1995年重建。泉州13个地名与蛇有关

  泉州有没有和蛇有关的地名呢?泉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艾玉河告诉记者,和蛇有关的泉州地名有十三个,且大多在郊县较为偏僻的地方。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