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学术研究 > 正文
泉州佛教与中外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3-05-23 来源:泉州网

  陶瓷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中国的制瓷技术也是通过中外文化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南宋嘉定六年(1223年),日人加藤四郎随禅僧道元入宋,到福建德化学习制瓷技术,回国后在濑户烧制,为日本制瓷核技术开辟了新纪元。

  军持,原为印度佛教徒用以贮水饮用和净手的水瓶,早在公元4世纪传入我国和南洋群岛,在晋朝法显著的《佛国记》中有详细的记载。在泉州,唐代开元寺僧文称使用过军持。宋元时期,东南亚等地穆斯林广泛使用军持。为适应这种需要,晋江磁灶和德化等窑大量生产军持外销,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

  中国丝绸的外传,一是通过商人运载出去,二是佛教徒出国求法取带去赠送,如“运期以京还达交趾,告诉道俗,蒙赠小绢数百匹”。这样把中国丝绸传到国外。中国丝绸的外传对世界文明有重大贡献,在改善当地人民服饰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丝绸业的发展。中国的茶树是由日本人宋僧荣西带回日本肥前种植,然后向其他地区移植的,荣西还写了《吃茶养生记》。此后饮茶之风广为流传,成为日本人民的生活习惯。

  在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僧侣是起过一定作用的,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下)□李玉昆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