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学术研究 > 正文
泉州佛教与中外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3-05-23 来源:泉州网

  佛典译传友好交往

  泉州佛教兴盛表现之二是佛教文化发达。

  泉州海外交通发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佛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传播,既有外国僧人到泉州弘法、求法,也有泉州僧人到外国弘法、求法。

  最早来泉州弘法者当推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他应梁武帝之请,从扶南泛海到广州,然后到南京(建业)、江西、江苏,后到南安丰州延福寺翻译《金刚经》。宋晋江人曾会撰的《重修延福寺碑铭》云:“古《金刚经》者,昔天竺三藏拘那罗陀,梁普通中泛大海来中国,途经兹寺,因取梵文,译正了义,传授至今,后学赖焉。”

  唐朝来泉州弘法的印度高僧智亮,侨寓开元寺。因他四时都袒一膊,故称“袒膊和尚”。后移居德化戴云山。他长期在泉州弘法,能写汉诗,现存诗一首云:“戴云山顶白云齐,登顶方知世界低。异草奇花人不识,一池分作九条溪”。开元寺支院中有以其所居名袒膊院。西域僧朝悟大师,居泉州开元寺,有异行,既去,寺僧刻木为像奉之,人称“大头陀”,亦称“挑灯道者”。

  北宋雍熙间(984―987年),天竺僧人罗护那航海到泉州,在城南建宝林院,这是外国僧人在泉州建的惟一的佛教寺院。

  泉州僧人到国外弘法的有唐泉州超功寺僧昙静。据日僧元开所著《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随从鉴真渡日弘法的14位弟子中有泉州超功寺僧昙静。昙静在日本担任传戒师,对佛教在日本的传播起了一定作用。

  明清时期,泉州僧人赴日弘法的有木庵性,他是隐元弟子,到日本住长崎福济寺,后为日本黄檗宗第二代祖师。他增建万福寺,在江户开创瑞圣寺,计开创寺宇10所,对传播黄檗宗最为有力。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