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学术研究 > 正文
泉州佛教与中外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3-05-23 来源:泉州网

  悦山道宗,泉州人,历住长崎崇福寺、大阪舍利寺,后为黄檗山第七世祖;雪堂、东岸,泉州人,住长崎崇福寺;圣垂方炳(独文),泉州开元寺僧,应长崎福济寺之请赴日,住该寺,后为黄檗山第十一世祖;喝浪,泉州人,应福济寺之请,到日本住持该寺;大鹏正鲲,泉州开元寺僧,应长崎福济寺之请住持该寺,后为黄檗宗第十五世、十八世祖。日本长崎福济寺,俗称漳州寺,亦称泉州寺,原为在长崎的漳州籍船主创建,延请泉州僧人觉海为开山。晋江安平人蕴谦戒琬顺治六年(1649年)赴日住持福济寺,并改造扩建该寺,被尊为福济寺的重兴之祖。之后,住持福济寺的多为泉州府人。第二代住持慈岳定琛,永春人;第三代住持东澜宗泽,永春人;第四代住持喝浪方净,泉州人;第五代住持圣垂方炳,安溪人;第七代住持大鹏正鲲,晋江人。

  泉州僧人智宣,慕义净之举,唐末沿陆上丝绸之路,渡流沙到印度求法,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回到开封,进献辟支佛骨、梵本贝叶经等。

  外国僧人来泉州求法的主要是日本和朝鲜僧人。

  唐末五代高丽僧玄讷来泉州求法,为雪峰义存门徒,泉州刺史王延彬在泉州西门外北峰乡建福清寺以居。玄讷在福清寺驻锡30年并圆寂于该寺。宋朝日本僧人庆政侨寓泉州,并从泉州带回福州版大藏经。(中)□李玉昆

  泉州佛教兴盛,僧侣在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中起了促进作用。

  佛教文化艺术交流

  宋朝时日本僧人庆政侨居泉州,于嘉定十年(1217年)回国时,带回福州版大藏经,还从泉州带回“南蕃文字”的波斯文书,这对日本译经事业和中国印刷术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

  日本宫内厅图书寮所藏福州版大藏经的《大涅经》卷33的版心中有“日本国僧庆政舍”的题记,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3的版心有“日本国僧庆政舍,周正刀”的题记,又《大般涅经》卷36的版心中有“日本国僧行一舍版十片”的题记。高山寺旧藏的《波斯文书》的前言中写有:“此是南蕃文字也,南无释迦如来,南无阿弥陀佛也,两三人到来舶上望书之。尔时大宋嘉定十年丁丑于泉州记之”。(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泉州海商为高丽雕造经版。宋元二年(1087)泉州海商徐戬,先受高丽财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等2900余片,用海舶载去交纳。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