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没有限制
《瞭望东方周刊》: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国企和民营企业的角色和地位如何?
刘玉珠: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各类文化企业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文化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尤其是在内容生产方面,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同时,文化部一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竞争机会,众多民营文化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在演出、娱乐、艺术品、动漫、游戏等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领域,基本实现了对民营资本全方位、全过程开放。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中,民营文化企业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一半,就业人数占到三分之二,民营文化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从根本上来说,真正的骨干企业、品牌企业应当是在市场竞争当中形成的。要培育骨干企业,还是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政府在其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提供公共服务,创造鼓励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氛围,而不是直接干预。因此,我们所说的扶持产业“航母”和依靠市场力量并不矛盾。
我认为在今后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民营资本的广泛进入,这也是一个趋势。因为现在让政府拿出很多的钱去推动文化产业,应该说还是很困难,主要还是社会资本来推动。文化部对于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没有任何限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