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木雕源于中原文化的雕梁画栋,是依托“皇宫起”的闽南建筑与建筑雕刻相辅相成而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它融合福建闽南地区的风俗习惯,既具有粗犷、古朴、醇厚的特点,线条流畅,手法刚直简法,人物造型凝重端庄,有明显的中原痕迹,又具有南方文化细腻繁杂的工艺成分,是南派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
惠安木雕兴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步入巅峰,清末民国时名师鹊起、精品迭出,新中国成立后产业兴起、异彩焕发。早期的惠安木雕主要是佛像和建筑物的浮雕装饰。现存最早的惠安木雕作品是宋朝的张仕逊参与南宋重建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梁椽上24樽“飞天乐女”的雕刻。它将宗教文化与建筑雕刻十分精妙地融合在超凡脱俗的艺术载体中。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崇武溪底王益顺父子承建峰尾东岳庙,设计制作了全木结构蜘蛛结网藻并雕镂各种图案,此独创的技法一经问世,便名噪一时。之后,在台湾台北龙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等闽台名刹,都留下建筑与雕刻绘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宝。
惠安木雕技艺复杂。根据木材质地不同,分为硬质木雕与软质木雕两大类;从装饰题材看大致有纹样图案和寓意图案两种;从应用及装饰范围分,有建筑雕刻、家具雕刻、陈设工艺品雕刻三大类;从表现形式分,有镂空雕刻、浮雕、浅雕、立体圆雕、镂空贴花等;从雕刻技法分,有混雕、剔地雕、线雕、透空雕、贴雕等。在雕刻技法中,剔地雕是传统木雕中最基本的雕刻技法,剔除花形以外的木质,使花样突出;贴雕是后期雕刻技术创新的结果,即将雕刻好的图案纹样直接黏贴到贴雕来完成。
惠安木雕精致古雕,构思巧妙,有中国绘画的意境和趣味。伴随着传统建筑大木雕刻和宗教信仰的传播,惠安木雕广泛用于各种雕刻装饰,后来更发展有黄杨木雕、神像金木雕、仿真雕、树根雕等艺种,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文化旅游品牌。
来源:海峡文创网 责任编辑:尪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