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之一。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曾到泉州灵山圣墓行香,到天妃宫祈求妈祖保佑航海平安,并奏修泉州等地天妃宫。
泉州海外交通发达,有一批熟悉西洋航路的航海技术人员和修造海船的匠师,民众熟悉阿拉伯、南洋等地情况。当时有多少泉州人追随郑和下西洋?如今我们只能隔着历史烟波辨认600年前的身影。
阿拉伯巨商后代蒲和日
世居泉州的阿拉伯侨民——蒲寿庚家族是宋末入华的阿拉伯巨商,航海世家,熟知海外事务。可是蒲寿庚(元朝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市舶司)曾助元灭宋,明太祖严令禁止启用此类色目遗民。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迫切需要熟知东非航线的专家。郑和不拘一格,启用蒲寿庚的后人蒲和日,加盟大明舰队。
大明舰队出海前,郑和亲自到泉州灵山圣墓行香。为此,蒲和日立《郑和行香碑》,上书“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返航归国后,蒲和日还因此曾被加封为泉州卫镇抚,并负责管理灵山伊斯兰圣墓。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尪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