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与泉州史迹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2-05-25

  

 

  泉州涂门街的清净寺,又名“圣友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之一。主体建筑有门楼、奉天坛、明善堂三部分。门楼通高12.3米,全用花岗岩和辉绿岩雕砌而成。原作为礼拜殿的奉天坛,西墙七个尖拱宝盖状龛,刻有阿拉伯古兰经句。北围墙嵌有一方明永乐五年(1407年)颁令的明王朝保护穆斯林“敕谕”石刻,高101厘米,宽167厘米。四缘边框浮雕腾龙图案,上额刻篆书“敕谕”二字,框内阴刻16竖行隶书。全文为:“大明皇帝敕谕米里哈只,朕惟能诚心好善者,必能敬天事上,劝率善类,阴翊皇度。故天赐以福,享有无穷之庆。尔米里哈只,早从马哈麻之教,笃志好善,导引善类,又能敬天事上,益效忠诚,眷兹善行,良可嘉尚。今特授尔以敕谕护持,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敢有故违朕命,慢侮欺凌者,以罪罪之。故谕。永乐五年五月十一日。”

  郑和,原姓马,云南昆阳人。其先西域人,元初移居云南,世代为伊斯兰教徒。根据郑和后裔和赛典赤后裔留下的金石和家谱,均记载郑和是中亚布哈拉贵族赛典赤瞻思丁之后代。1965年泉州出土一方阿拉伯文墓碑译文为“死者阿拉伯人,他是一个贵族,名叫赛典赤杜安沙,卒于回历702年(1302年),他的父亲叫赛典赤?乌马儿,原籍布哈拉人,是咸阳王赛典赤瞻思丁?乌马儿的后裔。”泉州陈埭的《丁氏族谱》也印证这一史实,泉州的丁姓与郑和同宗同脉,有着血缘相延的亲密关系。

  郑和作为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到泉州著名的清净寺去做礼拜,这是势在必行之举,《西山杂志》这条记载看来是可采信的。元末明初泉州发生激烈的排外风潮,毁坏外国商贾侨民,特别是阿拉伯人教堂、陵墓、庐舍的行动,使外商不敢来泉州,当地侨民避祸择地陈埭、白奇等处逆境而居。明成祖颁发保护伊斯兰教的“敕谕”,起到扭转乾坤、复苏海外交通的作用,这也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与郑和下西洋洞察国内外形势也有一定关系。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尪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