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与泉州史迹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2-05-25

  明初造船数量是十分惊人的。据《永乐实录》记载:从永乐元年至十七年(1403-1419年)就建造和改造海船近2000艘。特别是郑和“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与敌,蓬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明成祖实录》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5月辛巳,命福建都司造海船137艘。”当时海行之法,以六十里为一更,为了在更数起止,记算无差误而必达其所。郑和舟师首航西洋时,预先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始则预行福建、广、浙,选取驾船民梢中有经惯下海者称为火长,用作船师。乃以针经图式付与领执,专一料理,事大责重,岂容怠忽。”郑和宝船船体宽硕,稳性好,为了增加船速,宝船采用12帆和高大桅杆来弥补这个不足。多桅多帆,“云帆高张”且承八面风,有如天助地使郑和宝船能自由驰骋在“烈风陡起,怒涛如山”的印度洋上。

  泉州有427公里的海岸线,有数千年的优良航海传统,造船业兴盛发达,工艺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南宋船,足以证实这一点。航海技术精良,飘洋过海经验丰富。唐时,泉州港已列为中国的四大港口,宋元时期更跻身于世界最大港口之一,与亚洲、非洲、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频繁互动。自古民生走洋,以海为田,火长、舵手、碇工、水手、通事等各种人才济济。清人蔡永兼《西山杂志》记载郑和首下西洋时“调雇泉州船,以东石沿海名导引,从苏州浏家港入海,至泉州寄泊,入九日山岩祈风,至清真寺祈祷。”正说明这样的事实。成祖时代,注重发展海事外交活动,诸番国遣使“捧琮执贽,重译来朝”,因此复设市舶司于宁波、泉州、广州,《明史?食货志》云:“永乐三年(1405年),以诸番贡使益多,乃置驿于福建、浙江、广东三市舶司以馆之,福建曰来远、浙江曰安远、广东曰怀远。”

  在郑和下西洋航海壮举中,泉州港在港口、造船、航海、货品、宗教、人才等方面均充分发挥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郑和舟师频繁辗转泉州,至今留下不少史迹和美好传说。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尪筱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