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近年来,泉州市强化各部门协调协作,聚力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为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4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7件。
在省发改委发布的2024年度全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结果中,我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被列为全省标杆。
□融媒体记者 高慧子 通讯员 薛缤勇 林嘉伟 杜敏
简案快处
加速知识产权培育保护
近日,我市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向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专利侵权行政裁决请求,称泉州开发区某商行在抖音平台销售的一款男鞋侵犯其外观设计专利权。泉州开发区市场监管分局执法人员接到请求后,迅速与请求人取得联系,了解诉求,并依法组织口头审理;经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和解,被请求人同意立即停止侵权并向请求人支付1.5万元,实现快速定纷止争,为权利人开拓市场解除“后顾之忧”。
近年来,针对企业渴望专利侵权纠纷快速处理、避免陷入“诉累”的诉求,我市率先制定实施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程序、外观专利侵权判定指引、专利侵权取证固证指引“一程序两指引”,推动案件“繁简分流”与“简案快处”,办案周期由3个月压缩至30日,实现知识产权培育保护“加速度”。
优化服务
深度回应企业诉求
为了向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提供“近距离、便捷化”的知识产权指导服务,我市围绕县域重点产业集聚区,先后建成21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54个商标品牌指导站,深入推进丰泽、晋江两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同时设立全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及泉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快速维权服务机构,助力智能制造、半导体产业领域实现专利授权周期比普通渠道缩短90%以上、授权率提升60%以上。
转化运用
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我市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创新引擎,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经济。市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着力激活地理标志“来自特定区域、标志特殊品质、彰显品质与区域特定联系”的效应,赋能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全市地理标志数量达到67件。其中,得益于“晋江紫菜”地理标志的品牌带动效应,晋江已发展成为省内乃至全国最大的坛紫菜加工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全国及东南亚地区,年产值近31亿元,占全国紫菜加工品市场份额的70%以上。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