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大门一侧墙上镶有石刻“桃莲应瑞”四字
圆瑛法师和“桃开红莲”珍贵老照片(资料图)
千年古桑树旁的“桃莲应瑞”石匾
■融媒体记者 许钹钹
王柏峰 文/图
昨日,东南早报报道泉州大开元寺再现“桑开白莲”、古桑结果奇观,引起各界关注和热议。其实,开元寺还有“桃莲应瑞”奇观,与“桑开白莲”传说遥相呼应,为古刹共添传奇色彩。
围墙石刻左右呼应 讲述开元寺缘起与重兴
步入泉州大开元寺位于西街的正大门前,若留心,可见左右两侧的围墙上,各刻着四个大字。一侧墙面上是“桑莲法界”四字,另一侧墙面上则刻有“桃莲应瑞”。
“古有‘桑莲法界’,后有‘桃莲应瑞’,前者说的是开元寺的缘起,后者讲述的可谓开元寺的中兴。”泉州大开元寺堂主兼知客德远法师感慨。“桑开白莲”传说为世人熟知,而“桃莲应瑞”的故事则较为鲜为人知。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的王寒枫先生曾在《王寒枫文史类稿》中讲述,清末民初,地方变乱,寺宇倾圮。1924年圆瑛法师和转道、转物二位大和尚从南洋回国,重修开元寺。
“圆师(圆瑛法师)同物师(转物和尚),于1924年9月入寺,兴工三日,桃开红莲以应瑞兆。泉人观者,靡不称异。”对这段桃开红莲的故事,圆瑛法师在《泉州开元寺志重刻序》中也有详细的记载。三人重修开元寺,方动工三天,本应在春天开花的一棵桃树居然在秋天开出了几个花苞,含苞欲放的红色花苞缀于枝头,远远望去犹如桃开红莲,当时不少泉州人都慕名前往围观,无不啧啧称奇。
“重修开元寺并筹办慈安养院时桃树开花似红莲,应瑞古时‘桑莲法界’桑树开白莲之瑞象。”德远法师说,圆瑛法师还站在桃树下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方题字“重兴泉州大开元寺桃开红莲应瑞摄影纪念”。
而今,如果漫步寺内寻访桑莲古迹,不远处的尊胜院侧面墙壁上,依然留有“桃莲应瑞”四字石匾。古迹与石匾之间,正是当年“桃开红莲”的所在。
华侨捐资重振古寺 “桃莲应瑞”佳话载入寺志
圆瑛法师是20世纪一位大德高僧,也是后来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中国近代著名的佛教领袖。他不仅佛学造诣高,还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多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涉重洋传播佛法,学问及影响远播海外。在1922年冬,在南洋讲经时,圆瑛法师遇见了泉州籍高僧转道和尚及其师弟转物和尚。彼时,转道和尚正受邀重兴泉州大开元寺,三人于是共同发愿,并商议创办开元慈儿院。在《泉州开元寺志重刻序》中,圆瑛法师回忆道,转道和尚是泉州籍僧人,俗姓黄,也是紫云黄氏一脉,本来就抱有复兴开元寺的大志向,得到圆瑛法师帮忙承担重任后,就慷慨捐出数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
1925年,在黄氏后人黄祝堂老先生的出函介绍下,圆瑛法师约同黄孙哲一同前往鼓浪屿谒见黄仲训、黄奕住、黄秀烺三人,劝请捐资援助。募捐之行很是成功,守恭后人欣然应允,黄仲训捐资独建法堂,黄奕住则独修东塔,黄秀烺独修西塔。圆瑛法师返回后,即聘请著名工程师傅维早负责维修工程。根据泉州大开元寺的官方资料,这一年,转道和尚举行晋院仪式任泉州大开元寺住持暨开元慈儿院院长,圆瑛法师为都监兼副院长,转物法师为寺院及慈儿院监院。
翌年,为解决后续经费,圆瑛法师、转道和尚再赴南洋,筹募慈儿院基金。工程次第落成后,黄仲训先生拿出家中珍藏的《开元寺志》,请圆瑛法师重刻寺志以广为流传,“桃莲应瑞”的佳话也被载入寺志,流传至今。
来 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