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一场关于泉州年味的对话——两岸夫妻、外地游客、留学生与烟火泉州的故事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5-02-15

春节的余韵未散,这一周元宵的灯火又为泉州勾勒出如梦的轮廓。在2025年的这场泉州灯会盛宴里,记者走近外地游客、留学生、两岸夫妻……他们在泉州的街巷间感受着独特年味,体悟着非遗文化的魅力,一段段温暖的故事就此展开。

台胞高睿旸与妻儿逛泉州元宵灯会

“想带更多台湾朋友体验泉州非遗魅力”

“泉州的春节满城都是烟火气。”49岁的台胞高睿旸和妻子马荞茵在台湾南投家里过春节后,元宵节前回到泉州台商投资区,开启新一年的打拼。

3年前,高睿旸和惠安女马荞茵喜结姻缘,成为“泉州女婿”。夫妻俩一同在台商区创业和生活。今年他们的宝宝已经2岁了,夫妻俩给他取了小名“汤圆”,寓意团圆。

高睿旸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和妻儿在泉州和台湾两地过春节,他觉得泉州年味更浓。每逢大年初一零时的钟声敲响,满城烟火令人震撼。“此前我把在泉州过年的视频发到网上,还吸引了一名台湾博士来泉就业。”

高睿旸和妻子扎根台商区后,每年都会去观赏海丝艺术公园的元宵灯会。昨日是元宵灯会最后一天,结束繁忙的工作后,高睿旸带着妻儿到公园赏灯。他表示,相比台湾花灯,泉州花灯做工更精美,尤其是海丝艺术公园里的水上大型座灯《蛇舞滨海》,把泉州富有代表性的非遗元素都融入其中,花灯上的生肖蛇设计更是活灵活现。“明年春节,想将母亲接来泉州过年。”高睿旸称,这两年泉州文旅大放异彩,吸引众多台胞来泉参观和交流。“未来如有机会想做一名泉州文旅推荐官,带更多台湾朋友体验泉州非遗魅力。”

四川游客苟国中体验火鼎公婆

“泉州充满人情味,还想再来”

昨晚,年近60岁的四川游客苟国中漫步在市区中山路,两侧的元宵花灯精致、璀璨,他看得如痴如醉。

苟国中是泉州的“常客”,一年来三四趟。谈到泉州的世遗景点、非遗文化,他如数家珍。每次来泉州,他喜欢漫步古城,逛逛府文庙、关岳庙,听听南音、高甲戏,品尝安溪铁观音和泉州特色小吃。他这次安排农历正月十一来泉州,就是想体验一下泉州的元宵节氛围。

“每次来泉州都感到很温暖。这里富有人情味,离开时会不舍,还想再来。”苟国中介绍,他游历过北京、西安等全国近三十座城市,独有泉州让他流连忘返。这里有吃不完的美食、看不厌的风景和热情好客的泉州人。“泉州这几年变化很大,城市建设、文旅发展越来越好。”苟国中说,他在泉州结交了不少朋友,还学会了好些闽南话,有时来泉州就住在朋友家里,大家一起交流泉州的历史文化。

马来西亚留学生张子妍带妈妈和弟弟逛古城、体验簪花围

“泉州文化富有感染力,在这过年有年味”

“第二次留泉州过年了,有滋有味。”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大三学生张子妍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今年春节她选择在泉州度过,表示体验感不错。

张子妍自幼生长在马来西亚柔佛州,那是一个华人聚集地。因外公和外婆都是泉州人,她对泉州有种自然的亲切感。今年她选择留在学校过寒假,与来自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境外学生和留校师生一起吃年夜饭、写春联、猜灯谜,感受泉州浓厚的年味和非遗文化。

张子妍对泉州的景点和美食可算是如数家珍,她喜欢泉州提线木偶、南音,惊叹于开元寺东西塔的浮雕工艺,钟情于面线糊、四果汤等泉州小吃。过年前,她还带着妈妈和弟弟一起体验了簪花围并打卡古城蛇年生肖IP“七彩刺桐蛇”。大年初一,她邀请远在马来西亚的亲友来泉州,她当导游带大家逛西街、开元寺、洛阳桥。

“马来西亚也有过年习俗,但泉州的过年氛围更浓厚,满城都是烟火气。”张子妍说,每年泉州元宵灯会都推陈出新,花灯做工独特,富有创意,让人看了心生喜爱。身为侨生,她始终保持着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来 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