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闽南掌故】当一代高僧遇到泉州“辛亥老人” 弘一大师与叶青眼交谊往事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9-13

核心提示

1942年10月13日(壬午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小山丛竹温陵养老院。此前,再三恭请弘一大师入住温陵养老院的人就是该院院长叶青眼。长久以来,关注和研究弘一大师者对叶青眼这个名字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温陵养老院,也因为他曾经写过万字长文回忆弘一大师;陌生是因为有关叶青眼的史料多集中于其辛亥革命时期参与光复泉州的事迹,而叶青眼与弘一大师的更多交往却鲜为人知。

1936年,叶青眼时年61岁。(叶青眼长孙叶宗慧供图)

“辛亥老人”叶青眼

叶青眼(1876年—1966年),生于泉州城北孝友里(花棚下)。1909年,他加入中国同盟会,担任泉州分会政治股长,是辛亥革命时期光复泉州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在随后的反袁斗争中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长”,因此泉州老一辈的人多称之为“辛亥老人”。民国初期,叶青眼主要在泉州、厦门、菲律宾从事华文教育工作。1923年,他曾受委托开辟修建泉州中山路,主持制定《市政管理规则》;1927年,为治理水患,叶青眼发起兴建泉州新桥溪导水矶头工程;1929年,他与梁披云、许卓然等共同参与创办黎明高中(今黎明职业大学前身)。1937年,驻泉长官人称“钱魔王”的钱东亮欲毁东西塔,叶青眼挺身而出,成功阻止其对千年石塔的破坏。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加入抗敌后援会,并担任救济委员会主任。

自1924年始,叶青眼在家乡泉州全身心投入民间公益慈善事业长达40余年,期间先后担任民国四大民间收容机构——泉州开元慈儿院、妇人养老院、平民救济院、温陵养老院的院长或代院长,为泉州民办教育、慈善以及抗战、水灾等募化资金。

作为泉州富有先进思想的乡绅耆老,叶青眼参与了革命、教育、市政建设及慈善等事业。他熟悉民国政要人物及南洋闽籍华侨,是民国期间泉州地区兼具公信力与行动力的士绅代表之一,与爱国华侨陈嘉庚、陈敬贤、沈鸿柏等,爱国高僧虚云老和尚、太虚法师、印光法师、圆瑛法师、弘一大师等均有交往。

叶青眼与弘一大师的关系尤为深厚。他在《千江印月集》中回忆道:“且余于公(弘一大师),不但得受证明皈戒,旷大恩师关系而已。公在闽南弘化十余年中,在家弟子,余获亲近较早,相从亦较密,凡公讲经说法,几无一次不参加(指在温陵一方),虽尘劳山积,往往抽空拨冗,以一见颜色一聆謦咳而后慰……”

迎请弘一大师到泉州古城

说起来,叶青眼与弘一大师的经历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1898年,早年热衷于社会变革的李叔同因为“戊戌变法”的失败受到牵连,举家迁至上海;1905年李叔同去日本留学,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回到国内,从事了7年的文艺教育工作,堪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1918年,39岁的李叔同选择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29年初,他途经厦门时被陈嘉庚胞弟陈敬贤挽留,由此与闽南结缘。

同时期,叶青眼作为晚清廪生一直辗转在泉州、厦门、台湾省教书,1909年,34岁的叶青眼投入辛亥革命的浪潮之中并最终取得成功。1914年,叶青眼在领导福建反袁斗争失败以后,赴菲律宾从事华文教育工作,这一时期与同为同盟会成员的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及其胞弟陈敬贤交往。因为信仰的缘故,他与陈敬贤过从甚密,二人曾一起东游日本,是为至交。

有意思的是,弘一大师初到泉州古城是叶青眼参与迎请的,弘一大师最后到泉州古城也是因为叶青眼的迎请。两人的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年年底。当时,叶青眼与苏慧纯一起赴厦门南普陀寺礼请太虚法师、弘一大师来泉州弘法。1930年1月27日上午,太虚法师、弘一大师一行从厦门南普陀寺出发,抵达泉州古城以后先参礼了大开元寺,而后旋即前往南安雪峰寺度岁。

1930年正月十五以后,弘一大师返回泉州古城,因泉州大开元寺有军队驻扎,暂驻锡泉州承天寺内。期间,叶青眼等人陪同弘一大师参观古城名胜,并在泉州大开元寺留影,这是弘一大师在泉州古城的第一张影像,也是叶青眼与弘一大师的第一张合影。

1930年初,弘一大师与叶青眼等在开元寺留影。(资料图)

在大时代背景下,因为爱国图存寻求变革,又从教育再到学佛,弘一大师与年长他四岁的叶青眼想必是惺惺相惜、相互理解的。1933年,弘一大师受邀在泉州大开元寺开办“南山律苑”,位置就在今水陆寺附近,而叶青眼任代院长的开元慈儿院就在其对面的虎豹楼。一为律苑,一为慈院,相邻数十步的两位老人都在为自己的志向而不辞辛劳。

弘一大师五次移居温陵养老院

1934年,旅沪泉籍富商伍泽民在叶青眼的建议下怜惜年迈孤苦老者无人赡养,捐资2000元,在小山丛竹开办“泉州男子养老院”,又名“温陵养老院”,延请吴增为董事长,叶青眼为院长。

1935年3月,在叶青眼的礼请之下,弘一大师在温陵养老院暂住十五日。其间弘一大师还在温陵养老院讲演,为晋江县平民救济院书“千福堂”,为泉州开元慈儿院书“勇猛精进”,又为叶青眼手书“南无阿弥陀佛”中堂及华严经句“持戒到彼岸,说法度众生”。叶青眼曾请教弘一大师,众人多来请字却少有请法者,岂不可惜?弘一大师对叶青眼说:“余字即是法,居士不必过为分别。”

叶青眼还请弘一大师为小山丛竹朱熹讲学处纪念亭重题“过化亭”匾,弘一大师跋曰:“泉郡素称海滨邹鲁,朱文公尝于东北高埠建亭种竹,讲学其中,岁久倾圮。明嘉靖间,通判陈公重建斯亭,题曰过化,后亦毁于兵燹。迩者叶居士青眼欲复古迹,请书亭额补焉。余昔在俗,潜心理学,独尊程朱。今来温陵,补题过化,何莫非胜缘耶。”

1935年11月,弘一大师自惠安净峰寺回到泉州市区,小住温陵养老院期间,为高文显手书诗偈并题记:“出家以后,所用印章,大半散失。胜进居士嘱集为一册,未之能也。于时乙亥十一月,适普润广洽上人,割指沥血,请写《戒经》,盏有残血,为补书诗偈于后。时居温陵过化亭。”又有闽南佛学院讲师万泉法师前来拜谒,弘一大师劝其发心学律,并手书“持戒不放逸,了身如虚空”相赠。12月,弘一大师又托广洽法师赠万泉法师自读自书之《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在温陵养老院会见了万泉、寿居,为他们讲述律学要义,并书小中堂:“昔人持戒,当得见佛,戒为最上庄严,戒为最上妙香,戒为欢喜胜因。佛说大乘戒经。”

1938年3月13日,弘一大师在泉州开元慈儿院讲经,并作开示共一个半小时,瑞今法师任翻译。3月14日,弘一大师在泉州妇人养老院讲《净土法门》。3月15日,叶青眼礼请弘一大师至温陵养老院为老人开示净土法门,弘一大师讲《劳动与念佛》。

1939年4月11日,弘一大师在温陵养老院讲《地藏菩萨之灵感事迹》。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初,弘一大师第一次到泉州城内弘法时,曾在泉州资寿寺讲《地藏菩萨之灵感》半月,而泉州资寿寺就毗邻小山丛竹(1934年创办温陵养老院)。9年以后,弘一大师在资寿寺旁又重讲《地藏菩萨之灵感》。

1942年4月,叶青眼、尤廉星等致函弘一大师,邀请他移居温陵养老院。5月11日,弘一大师从惠安灵瑞山移居温陵养老院,在此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55天。据叶青眼回忆:“自是公即徇余等请安住温陵。并请得妙莲法师同来。一行四人。公住晚晴室。莲师等住华珍室一二三号房。”这期间,叶青眼与弘一大师、妙莲法师等在泉州温陵养老院过化亭合影,这也是弘一大师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1942年,弘一大师与叶青眼(前排居右)等在过化亭。(资料图)

在温陵养老院,弘一大师继续弘法。先是以“过化亭”为戒坛,教演剃度仪轨。又为院内老人宣讲《佛说八大人觉经》,开示净土法要。为晋江县立中学的学生写字一百余幅,为黄福海题写册页。直到病倒生命衰微之际,弘一大师除了向妙莲法师作最后交代,还不忘替温陵养老院老人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当时院接收方也即叶青眼。其建议有四:

(一)请董事修台(即指过化亭一部分破损应修葺者)。

(二)请董事对老人开示净土法门。

(三)请董事议定,住院老人至八十岁,应举为名誉董事,不负责任。

(四)请董事审定湘籍老人,因已衰老,彼自己虽乐为助理治圃责任,应改为庶务,以减轻其负担。

小山丛竹弘一大师晚晴室遗址

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在温陵养老院圆寂。叶青眼记述道:“公吉祥西逝后,莲师等依照遗嘱助念已,关锁晚晴室,退出。翌晨淄素弟子来,悉在室外,焚香献花礼拜……初六日晨……余入室顶礼,瞻其遗貌,见遗体向西侧卧,两腿端叠,左手垂于腿上,右手扶腮,盖以被单,面隐隐带笑容,唇际尚略现红色,与在生无异……”

叶青眼笔下的弘一大师

“叹我公毕生修持僧伽志行,力求圆满,堪称一物无遗,寸丝不苟;信温陵此日各界人士心情,所获教益,应似千江印月,万木迎春。”这是弘一大师圆寂后,叶青眼所撰写的挽联。1942年10月19日,弘一大师荼毗前一日,叶青眼带泉州开元慈儿院全院100多名学生前来念佛致祭,恸哭不已。

12月5日,叶青眼主持弘一大师生西纪念大会筹备会,任财务股主任。1943年1月20日,叶青眼参加在泉州开元慈儿院大礼堂举行的“弘一大师生西百日纪念”。又在《觉有情》第四卷载《纪弘一大师与温陵养老院胜缘》《千江印月集——纪弘一法师之盛德》,总计一万余字。

根据历史文献,已知叶青眼撰有以弘一大师为主题的文章共有五篇,即《弘一法师与十年来闽南佛化运动》《弘一法师提倡读诵普贤行愿品》《纪弘一大师与温陵养老院胜缘》《千江印月集——纪弘一法师之盛德》《弘一法师生西十周年之建塔因缘》。谈及弘一大师的文章有三篇《办理佛教慈善工作三十年来之经过》《地藏菩萨接引节妇生西》《吴辰泗居士传》。

《弘一法师与十年来闽南佛化运动》写于1939年,叶青眼认为,受战乱影响,1929年至1939这十年间在闽南地区佛教大事中唯有弘一大师在闽南弘法这一件最为重要,他描述道:“于一切处,讲经说法越起劲,往往讲经说法音声,和飞机大炮声音相交互,恍惚彼以暴来,我以仁往,不但等飞机大炮于篝火炊烟之列,抑且把经声佛号,作紫云甘露之施。”

《弘一法师提倡读诵普贤行愿品》写于1941年,叶青眼记述弘一大师倡议读诵《普贤行愿品》,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泉州慈儿院秉承慈旨,逐日课外参与恭诵,自本年春间起,至立冬日止,已诵过三万余卷,仍复继续诵念,以期圆满。”

《办理佛教慈善工作三十年来之经过》写于1947年,其中引用了弘一大师对于佛教慈善的看法:“近代大德弘一法师所著《佛法十疑略释》其第八释,有曰一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并谓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二种,一曰财施,一曰法施。”

弘一大师与叶氏父子三人

弘一大师与叶青眼及其两个儿子叶禽择、叶四游均有良好的互动。根据弘一大师相关书信材料,已知弘一大师致信叶氏父子三人的书信有6封,另有5封提及叶青眼。

1934年5月25日,弘一大师嘱刘质平将自己创作的《清凉歌集》五首歌词三份寄给叶青眼长子叶禽择。

1936年5月16日,弘一大师在厦门致信叶青眼长子叶禽择,说明暂未能去泉州:“拙书小联及讲稿,附奉上,乞收入。尊翁及令弟归国时,乞为致候。”此时,叶青眼正携次子叶四游到南洋各国募捐。

1936年8月,弘一大师在厦门鼓浪屿日光岩致信夏丏尊,请其寄刊印《清凉歌集》十册寄厦门转泉州大开元寺内开元慈儿院叶禽择、叶四游收。

1938年5月20日,弘一大师在漳州瑞竹岩致信叶青眼二子叶禽择、叶四游,跟他们分享寺中古人二联:“风静潮初满,山空月正中。”“夙根有慧皆森发,上善无声自广长。”

1938年5月29日,弘一大师在漳州瑞竹岩致信叶青眼,告知在漳州弘法事宜。数日后又致信叶禽择、叶四游,与他们分享丈室题壁两首。

1939年正月,弘一大师在泉州承天寺致信马冬涵,刻好的印章可让叶青眼次子叶四游带来。

1941年,弘一大师在泉州大开元寺致信叶青眼,介绍吴立人、夏索非,交代借阅佛书事宜。

叶青眼与弘一大师自1930年相识至1942年共13年,在此之前叶青眼的两个儿子叶禽择与叶四游先后皈依印光法师,法名宗择、宗定。从书信中可以看出来弘一大师对叶青眼的两个儿子较为喜爱,尤其是弘一大师在漳州弘法期间,饶有兴致地在书信中记录楹联诗偈与他们分享品读,这是十分难得的。

弘一大师舍利塔

弘一大师舍利塔的故事

1942年弘一大师圆寂后,叶青眼倡议、筹资修建弘一大师纪念塔;1962年,叶禽择设计重建弘一大师舍利塔,创新构筑塔亭;1979年,叶四游参与重修弘一大师舍利塔。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隐藏着叶青眼父子三人与弘一大师舍利塔之间一段不为人知的因缘。

据1942年12月6日《福建日报》刊载的《晋县开生西会纪念弘一法师》,叶青眼主持了本次筹备会议,确定要“建塔纪念,由财务股筹募款项,由设计股设计绘图”。财务股股长由叶青眼担任,也即弘一大师首座纪念塔是由叶青眼负责筹款。这座纪念塔立在温陵养老院内,为十三级经幢结构,塔中为六面花岗岩柱体,刻有丰子恺所绘弘一大师最后遗像。1946年9月28日(九月初四),在弘一大师生西四周年之际,叶青眼等还曾在温陵养老院举行祭塔典礼。

1952年农历五月,泉州佛教界人士广空法师、妙莲法师、圆拙法师等计划在清源山建造弘一大师舍利塔,传贯法师的信众及其过继子龚天发参与施工。时年77岁的叶青眼详细记载了这次建塔的盛况,在《弘一法师生西十周年之建塔因缘》中描述了弘一大师舍利塔的形制:“塔介于弥陀大石龛之西南,千手岩观世音菩萨道场之东北……总高一丈零八寸,分五层,正面篆书云:弘一法师之塔,为杭州马一浮先生手写。另塔铭,为南洋马来半岛金马轮演本法师(即尤惜阴居士)所撰。”

1962年,鉴于先前建造的舍利塔塔基不稳固,在圆拙法师的主持下,由已在菲律宾弘法的传贯法师出资,在原址对弘一大师舍利塔进行重建,担任设计师的是叶青眼长子、福建省五建工程师叶禽择,金针师父子等人参与施工。这次设计的特色是以石构斗拱结构建造飞檐式塔亭,也就是目前弘一大师舍利塔塔亭的现状。

20世纪60年代,曾有好事者欲炸毁弘一大师舍利塔。由于塔亭顶部为花岗岩斗拱结构,来人知这样的建筑营造一旦爆破,花岗岩可能会四溅开来造成严重的砸伤事故,于是仅损毁部分构件,悻悻离去。冥冥之中,是叶青眼长子叶禽择的巧妙设计,保护了塔亭。

1979年,陆续落实宗教政策以后,妙莲法师、圆拙法师随即发起重修弘一大师纪念塔。只可惜此时叶青眼、龚天发业已往生。然而后人对弘一大师的敬仰之情薪火相传——重修工作交由龚天发长子龚万魁、叶青眼次子叶四游等人负责,使得弘一大师舍利塔恢复旧貌再添新意。值得一提的是,叶青眼次子叶四游还于1986年参与发起《弘一大师全集》的编纂并任编委。

1966年2月22日(丙午二月初三),叶青眼在新门街故居往生,世寿91岁。尽管叶青眼一生之中撰有大量文字,可惜散佚各处未能存世,但是从能够搜集到的文字里仍能一窥过往沧桑。叶青眼作为弘一大师在闽南弘法的重要亲历者,与弘一大师渊源颇深。要探究弘一大师思想及晚年在泉州弘法细节,叶青眼为我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视角。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