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刺桐文脉·最闽南】闽南“泉”技艺:袅袅南音 唐宋雅乐“原声大碟”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9-13

核心提示

弦管袅袅,古韵悠悠。起源于泉州的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与敦煌壁画同款的横抱曲项琵琶、沿用唐代“尺八”遗制的洞箫,无不展示着它作为千年音乐遗迹的骄傲。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泉州街头巷尾,大雅之乐婉转飘荡,生机勃勃,这是泉州人的文化自觉,也是泉州的文化自信。历经千年,南音自泉起势、传承,登上国际舞台,唱响全球,这无疑是令人惊叹的文化奇迹。作为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它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和现代价值,吸引海内外爱好者聆听、感受、认同。

南音带给观众视听盛宴(陈智勇 摄)

中国音乐“活化石” 刺桐城里唱千年

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两汉、晋、唐、两宋时期,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陆续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艺术表现形式。

南音与唐以前的音乐有一定关系。南音中保留着唐以前同名曲牌,比如《子夜歌》《清平乐》《阳关曲》等。其唱词所使用的泉州方言古语,保留了很多晋唐时期中原官话“河洛话”的遗音。

南音琵琶弹奏保留唐时横抱弹拨的方式(张文璟 摄)

南音演唱者手执拍板居中,琵琶、三弦演奏者居右,洞箫、二弦演奏者居左,与汉代相和歌中“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形式吻合。主要的乐器琵琶依旧保持着唐时的大腹短颈横抱拨弹,与敦煌壁画中飞天所持琵琶完全相同,是典型的唐宋古乐遗制。演奏中使用的尺八洞箫,严格规定为一尺八寸,十目九节,亦是与唐代旧制相符。二弦,南音乐器中唯一的弓弦乐器,由琴杆、琴筒、琴轴和琴弓等部分组成,保留着中国拉弦乐器的始祖——唐代奚琴的基本形制。三弦由秦汉时代的弦乐衍变而成。演唱者所执拍板也与建于唐垂拱二年的泉州开元寺拱梁上飞天乐伎手捧的乐器相似。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五代南唐画作《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的各项乐器,与南音的乐器构成、形制及演奏方法颇为一致。

《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的乐器,与南音乐器构成、形制及演奏方法颇为一致。(泉州晚报资料图)

南音的曲谱记法自成体系,乐谱使用的工乂谱,与唐高宗时的乐调十分相近,其中,管门、空门、滚门、寮拍等乐语都来自唐宋乐工的专用语。

南音现存的三千余首曲谱,内容涉及历代故事、风俗民情等。其中保留了许多唐、五代著名的诗词作品,如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刘禹锡《陋室铭》、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宋元南戏早已遗失的剧目,如《王焕》中的名曲“杯酒劝君”等也保留在南音中,这些曲目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史的宝贵遗存。

宋代,随着赵氏宗室南移,泉州的文化艺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据记载,当时泉州的乐户有千余家,每家三五人不等。此外,宋元以来,在浙江、福建流行的南戏对南音也有一定影响,比如,南音中保留了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琵琶记》等剧目。

南音传播之广,来了泉州才能知道。无论是泉州南音艺苑、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音书院”文化会客厅等大雅之堂,还是在红砖厝民居、茶馆民宿都能听见袅袅南音。南音,是泉州百姓的生活的一部分。

统计显示,每年泉州有关南音的公益性演出、讲座、培训等达到1000多场。全市共有200多个南音社,三批南音非遗传习所,70多名各级传承人。此外,泉州的南音教学覆盖幼儿园到大学全阶段。20多万名青少年在泉学过南音,泉州中小学南音比赛举办了30多届。

婉转细腻的中原雅乐在刺桐城里传唱千年,“中国民族音乐的根”深扎沃土,开出繁盛的花。

古韵艺术之花 绽放现代舞台

2023年,一曲《百鸟归巢》惊艳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融入现代音乐,在宫廷雅致的轻声微唱基础上,延展家国情怀,圈粉无数。

一曲《百鸟归巢》圈粉无数(陈晓东 摄)

同年底,在第十四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闭幕式上,海内外南音团体以南音弦管与钢琴同台合奏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梅花操》,古老南音与钢琴和谐共鸣,展现万里“海丝”路的艺术盛况和泉州南音的无限魅力。

在第十四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闭幕式上,海内外南音团体以南音弦管与钢琴同台合奏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梅花操》。(郑银杰 摄)

南音在守住本体韵味的同时,通过“不变”求“变”,在新时代唱新声。其舞台表现形式、舞美、灯光等都融入了现代技术,让观众沉醉于视听盛宴中。通过专场创排,以唐诗宋词赋新曲,将千年古乐与古诗词创新融合,实现听着南音“梦回唐宋”。在演出过程中,增加南音历史和乐器介绍,讲解曲谱故事梗概,开展现场互动,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

一次次的文化碰撞,激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去了解、去学习、去传播,推动南音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三千两金费去尽空……”泉州晋江“90后”女孩李莎莎在抖音直播间唱起这首南音经典曲目《三千两金》,引爆网友对南音的热情。有时候,一场直播她能唱5遍《三千两金》。

2019年,“DOUBLE明”这个泉州本土音乐团体录制了南音《直入花园》MV,南音唱腔刚落,闽南语和普通话无缝换唱,让人惊喜连连。

泉州本土南音乐队“点水南乐”巧妙融入现代音乐编曲、录音、扩声等技术手段,在保留南音的传统韵味时,又赋予其全新的听觉体验。今年9月,他们将受邀赴韩国参加音乐周活动。

《黑神话:悟空》掀起了中国古建筑文化狂潮,而南音与游戏结合的新尝试也将变为现实。预计年底,一款音乐类游戏《“乐”动世遗城市》即将上线,游戏的背景音乐选用的是南音,设计者则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他们虽不是泉州人,却醉心于泉州文化,他们希望玩家通过游戏,感受南音古韵今传的文化价值,“在不改变南音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现代旋律,希望让这项古老非遗更容易在年轻群体中传播开。”

在南音珍贵资料的抢救、保存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化之路重现了南音经典曲目,也让全球各地的南音弦友在线上就能共享南音文化。自2013年起,泉州市开展南音记录工程,65套“指”“谱”和1000首优秀“曲”录制成DVD,抢救、记录濒危曲目,将老唱片清洗翻录,出版有声书籍《听见南音历史的声音》,建立泉州南音记录档案馆,进行专项保存。支持采用新科技制成唱音与曲词每个字都可以同步显示的“智能曲谱”,制成南音曲目500首,并形成二维码,随时随地可扫码畅听。建立泉州南音网,为广大弦友服务。

泉州在南音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路上孜孜不倦,今年6月,历时20多年,策划、编辑而成的《中国泉州南音集成》(续乐谱编)正式出版。南音光芒闪耀,吸引着更多年轻人听懂、爱上、传承这项艺术瑰宝。

自泉扬帆出海 南音唱响全球

千年时光流转,南音的脚步从泉州启程,走遍了闽南,走进我国港澳台,又传入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如今已唱响全球。

在闽南人心中,南音即乡音、即故土。千年雅乐织就了世界闽南人紧密的精神纽带。台湾南音乐社在全盛时期有60多个,以多元融合的新艺术理念和舞台风格延续着千年文脉。1820年,菲律宾闽籍华人华侨成立了南音社团马尼拉长和郎君社。后来,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陆续成立众多南音社团。新加坡最活跃的南音社团湘灵音乐社,从1941年成立以来,始终和中国本土南音界联系紧密,成为推动南音在东南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马来西亚首个南音社团仁和公所于1887年创立,该国闽南移民聚居地多有南音团体。20世纪30年代前,不少福建南音乐社到印尼演出,催生了当地众多南音团体。

而今,南音扬帆出海,登上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2014年2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文化中国·非遗校园传承在行动”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泉州培元中学南音艺术团的精彩演出赢得全场热烈掌声。2017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泉州南音艺术家蔡雅艺在大型交响合唱《长安门》中演唱第三部分《出汉关》,向世界演绎泉州南音。

南音不仅成为亚洲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的保留项目,而且频频到东南亚和欧洲等地进行交流,成为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中的常客,也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多情的土地》等节目中成为亮点。

今年5月,为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第四届世界南音联谊会国际南音大会演落地马来西亚,29支华人南音社团参与,南音这个中国的古老乐种再次为国际文化交流贡献艺术力量。

历届国际南音大会唱吸引无数海内外弦友聚泉交流。从1981年至今,泉州已举办了14届国际南音大会唱,全世界闽南人共乡音、传乡情,将千年古乐薪火相传。

到泉州,你一定要来听一曲南音,在千回百转的曲调间,梦回唐宋。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