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安溪19岁高甲戏小生惊艳变装 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6-14

“中国风就是牛!”“果然‘华流’才是‘顶流’!”“泉州不只有簪花围,还有高甲戏……”近日,泉州安溪一名高甲戏男演员惊艳变装的视频火爆全网,不仅被央视频、新华网视频号等央媒转发,在“小红书”“哔哩哔哩”等社交平台也有数万播放量,令全国网友对高甲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赞不已。昨日,在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这名19岁的青年演员傅依杨说,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喜欢高甲戏,学习高甲戏,让戏曲文化薪火相传。

傅依杨变装视频截图

19岁小生戏剧变装秀

获全网近百万浏览量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在一曲古风古韵的《青花瓷》音乐衬托下,傅依杨次第展现丑角、小生、凤冠霞帔等高甲戏里独特的变装造型,刚柔并济、诙谐幽默,55秒视频令人沉醉于戏曲中国风中,回味无穷。

“视频能引起这么多关注,挺意外的。”安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艺术股负责人谢玙璁介绍,在时下变装潮流带动下,他们想以一种新颖时尚的方式推介传统非遗安溪高甲戏,整个视频结合戏曲服饰来设计造型和动作。其中经典剧目《凤冠梦》里的凤冠霞帔造型美轮美奂,穿汉服簪花的古代“花美男”造型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谢玙璁称,各个造型在傅依杨的演绎下一气呵成,演员上妆、换装,视频拍摄、剪辑都在1天里完成,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一天发布后,很快就呈刷屏之势,得到央视频、新华网、新华社快看等央媒的关注,福建发布、泉州发布、东南早报、泉州网等视频号也纷纷转发。据统计,截至目前,该视频全网总浏览量达近百万。

傅依杨变装视频截图

受戏迷妈妈影响学戏

练功七年“刚刚入门”

“表情过了要收一点,不能太僵,不能太柔。”昨日上午,在传承中心练功场,张晓灿老师正在指导傅依杨演绎《忆十八》里梁山伯去祝家庄赶路的一幕。不到1分钟的戏曲桥段,傅依杨的表情、腿功、身体控制等细节不断被调整、纠正,学到位之后还要求好、求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傅依杨说,学习高甲戏7年的他仅仅是“刚入门”。

“妈妈痴迷高甲戏,我从小也爱听戏。”傅依杨的父亲是重庆人,母亲是永春人,他自幼喜欢跟着到村里演出的戏班子学唱戏。12岁小学毕业后,他立志走戏曲这条路,进入泉州艺术学校安溪高甲班学习。去年毕业后,他来到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实习。

“他嗓子好、形象好,也肯吃苦。”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书记、主任谢志斌介绍,身为戏曲演员,除了要有一定先天优势,练好“四功五法”是基础。

上午练功,下午练习唱腔和道白,晚上再练功,除了必修的文化素养课,傅依杨和其他青年演员每天都泡在戏曲中“千锤百炼”。闲时他还会看粤剧、京剧,借鉴名家名段,博采众长。“一天不练自己知道,练功就是要对自己‘狠’,要有恒心。”谢志斌说,戏曲演员的成长周期很长,想要赢得台下观众的掌声,要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数十年沉淀才能慢慢入道。

傅依杨在老师的指导下排演《忆十八》桥段

创新剧目做好传承

让非遗文化“火”起来

“第一次上台唱大戏很激动,享受这个舞台。”前不久,由传承中心青年演职员担纲主演的青春版高甲戏《白蛇传》在安溪首演成功,傅依杨扮演韦驮、神将和鹿童,有不少精彩的武打动作展示。他说,现在要十八般武艺样样学,之后主攻小生。“在戏曲方面,我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国家级非遗高甲戏孕育于明末清初,数百年来吸收其他艺术门类表演形式,发展成有文有武的“合兴戏”,后又吸收戏剧艺术因素,演变成现在的高甲戏。谢志斌表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活力。传承中心100多名演职员中,多半是青年人,傅依杨这一批是最年轻的,“我们希望能形成‘老中青’非遗传承的人才梯队,再通过对戏曲名剧的创新改编,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