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高考,古有科举。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无数文人先辈迈进考场,持将五色笔,夺取锦标名。回望历史,泉州崇文重教,文脉绵延千年,留下“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的咏叹。
时至今日,泉州古城内仍留存诸多状元遗迹和传说故事。打开熠熠生辉的历代科举状元名录,翻阅状元郎们的故事,我们发现这些科考场上的“超级学霸”,厉害远不止考试,几乎个个都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
本期专题梳理泉州古代科举状元名录,探访部分状元遗迹,带您领略泉州古代状元郎的风采。
吴鲁的“状元”牌匾 (泉州文旅)
泉州府文庙历史文化展
古代泉州涌现20多位文武状元
封建时代,状元者,乃“大魁天下”独占鳌头的人,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据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泉州状元录》一书介绍,泉州自中唐欧阳詹摘取文星以后,举业兴盛,以追求科名为时尚,诞生了一大批状元、榜眼、探花、进士,成为“科举大市”。单状元一项,自唐徐晦,至晚清的黄培松,泉州一域即有20多位文武状元涌现。其中,泉州本籍文状元7名,武状元4名,祖籍泉州的文状元7名,武状元1名,任职泉州的文状元2名,武状元2名。另有元末存疑状元1名。这些状元的涌现,对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民情、道德伦理,以及价值取向、精神气质、理想信念无不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另外,据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泉州进士录》一书记载,自欧阳詹考上进士后,至清末光绪间最后一名进士,泉州共有进士2791名,另有存疑进士52名、已知荐辟进士168名。
【古代泉州状元名录】
★泉州本籍文状元:徐晦、陈逖、黄仁颖、梁克家、曾从龙、庄际昌、吴鲁
★泉州有疑状元:谢孟
★祖籍泉州的文状元:王曾、柯潜、龚用卿、黄士俊、庄有恭、庄培因、黄思永
★泉州本籍武状元:杨友、林宗臣、庄安世、黄培松
★祖籍泉州的武状元:黄褒然
★任职泉州的文状元:王十朋、罗伦
★任职泉州的武状元:马负书、李国梁
——(以上摘自《泉州状元录》)
陈逖:“登第皂荚”传美名 体察民情资助贫民
遗迹:泉州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至今流传着“登第皂荚”的传说
穿过时光长廊,重回唐贞元八年,泉州士子欧阳詹首中进士,由此开创了泉州教育史的先河。往后千百年,古泉州“最高学府”泉州府文庙,走出了无数贤才俊彦,开启了“人文之盛甲全闽”的科举辉煌时代。泉州府文庙的“登第皂荚”传说,就与泉州状元郎、五代时期的陈逖有关。
陈逖(890—952年)字田远,号易斋,泉州晋江渎头陈洋人(今属池店),少好学敏慧善属文。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陈逖高中状元,当年泉州府文庙内皂荚树提前开花结荚,被视为好兆头。这件事情,宋《太平广记》引《稽神录》“登第皂荚”一文加以记载,《泉州府志》和《晋江县志》也有相关记载。据说,每逢开科考试,皂荚就开花结荚,结多少荚,预示该科有多少泉州人中进士。
陈逖为人深沉又雄才大略,他心怀百姓,常体察民情,了解民众疾苦。据传,他的家乡连续多年遭受水灾,五谷颗粒无收,他便将自己有限的月俸资助给最贫困的农民,让他们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十二月,陈逖返回家乡,后卒于家,赐谥号为“文端”。
如今,每逢新学年、中考或高考前,不少家长会来孔子塑像前许愿,求一个吉利的好彩头。
梁克家:状元宰相赫赫有名 留下“梅镜缘”佳话
遗迹:泉州相公巷
泉州相公巷 (泉州文旅)
梁克家(1128—1187年),字叔子,宋代晋江人。他33岁时高中状元,曾以状元的身份两度出任位极人臣的宰相一职,是泉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状元宰相。他为政不苟且与人同,不畏权贵,又不失和气,人称“贤相”。
梁克家虽是文状元出身,但他很有胆识。据《宋史》记载,他在考上状元12年后,凭借出色的政治表现出任右丞相。当时,梁克家奉命出使金国,在宴会上举行的射箭比赛中,梁克家箭不虚发,“连数十发中的”,惊得金国人不敢轻举妄动。
梁克家的文化事业同样风生水起。在福州任职的几年内,他主持修撰了知名地方志《三山志》,为研究宋代福建的风土人情留下了第一手资料,之后入编清代《四库全书》。他还撰修《长乐县志》40卷,所著还有《中兴会要》《梁文靖集》等。
泉州相公巷的巷名由来之一,便与这里曾有梁克家的宅邸有关。据传,当年梁克家在京高中状元时,他所就读的学宫,也即泉州府文庙内明伦堂的池塘中,并蒂双莲同时开花,被视为祥兆。如今,泉州古城内,经常可见“梅镜传芳”的横匾堂号,据传此堂号缘于梁克家与其夫人陈氏在九月梅开时的一段“梅镜缘”佳话。
曾从龙:南宋贤相井边生 皇帝赐名留青史
遗迹:泉州曾井巷状元井
南宋贤相曾从龙出生地 (泉州文旅)
泉州古城曾井巷,南起西街,东抵孝感巷。曾井巷中,有一口著名的“状元井”,据说南宋状元曾从龙诞生于水井边,此井也被称为“状元井”。
状元井的井盘由花岗石砌成,呈八角形,有两个井孔,边长38厘米,对角线92厘米,井孔径23厘米。状元井南侧墙上,有曾从龙裔孙曾士谦在清代嘉庆十四年(1809年)修浚状元井时,题下的三个楷书大字“状元井”。状元井两侧分别有1984年泉州市文管会立的保护碑、1998年立的第四批市级文保单位保护碑。
曾从龙(1175—1236年),泉州晋江人,字君赐,初名一龙,号子明,又号云帽居士。相传曾从龙之母,临产浣衣于井边,急产之下娩出于井盘。宋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独魁天下,钦点状元闻名全国,被皇帝亲自改名为“从龙”,寓意君臣相得。曾从龙中状元后,建府第于巷内,井在巷内粉墙下,后人为纪念曾从龙,刻石“状元井”竖于井旁壁上,巷子因此得名。
宋朝时,“龙山衍派”曾家盛极一时,人称“曾半朝”“一门四相”。曾从龙是北宋名相曾公亮的四世从孙,而曾公亮是我国第一部官方军事科学百科全书《武经总要》的主要编撰者。
史料记载,曾从龙曾两次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他为官时不趋炎附势,忠心谋国,悉心辅政;出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除暴安良,是南宋后期一位有所作为的贤相。
庄际昌:“神童”七岁能赋诗 明末清官勤于廉政
遗迹:泉州庄际昌状元祠
庄际昌状元祠内设立“百姓书房”阅读点 (泉州文旅)
在泉州府文庙南侧,有一座庄际昌状元祠。据《福建通志》载,庄际昌是明朝唯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
庄际昌初名梦岳,应试时才改名际昌,祖籍永春,世居晋江,明万历五年 (1577年)生于晋江青阳庄厝一个小官宦之家。他从小聪颖,过目成诵,七岁便能赋诗作文,挥笔成章。他崇尚仁义,品行端庄,有“神童”的称号。他平生精通五行、天文、卜筮、地理,著有《羹若文集》《霞栖藏稿》《云台藏稿》《八闽撮名录》。
为官期间,庄际昌忠于职守,勤于廉政。任国子监祭酒期间,崇祯皇帝多次召对。他秉笔记言,坚持公正,每日五漏入侍,到半夜二更才停歇,病不假,劳不休。
后人为纪念庄际昌的德行,在泉州府文庙旁建祠堂祀之。庄际昌状元祠建于明朝末期,建筑风格简朴,一如他为人为官之操守。2019年,经福建省文物管理部门批准,状元祠内设立“百姓书房”阅读点,为市民提供一个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闽南文化的窗口。
吴鲁:泉州最后一位文状元 能书善画振兴文教
遗迹:泉州东观西台
泉州东观西台 (泉州文旅)
泉州市区涂门街西段,有一座明清古建筑东观西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闽南名祠——泉州吴氏大宗祠。东观西台原为明朝进士、翰林庶吉士、监察御史吴龙征府第。因吴龙征官居东观待读、西台御史,故其府第称“东观西台”,清代泉州状元吴鲁亦曾居于此地。
东观西台的建筑结构为五开间四进三天井木结构,其营造法式体现明清两代的风格。除了吴鲁手撰《温陵合族吴氏祠堂记》,中门屏风还有吴鲁所题:“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闻诗知国政,讲易见天心。”
吴鲁(1845—1912年),字肃堂,号且园,清代泉州晋江池店钱头村人,是清代最后一位泉州籍文状元。吴鲁一生十分关心国家命运,他以振兴文教为己任,广筹经费,建立学堂;他主张因材施教,按部就班,重用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他因政衰理丧,严责家人重节操持正气;他能书善画,其字体沉雄峻拔,堪称大家。
状元街:七座状元牌坊 见证泉州人文荣光
人物:历代登科先贤
泉州有一条与状元有关的街道,名为状元街。
泉州状元街全长500多米,错落分布着七座原构建复原的状元牌坊,见证泉州古代先贤们及第登科的荣光。
牌坊中,最显眼的匾额为宋庆元五年状元曾从龙纪念坊构件,前后镌刻泉州六位文状元的大名和科年,显示泉州历史上人文的鼎盛。牌坊上联是“欧阳之后六人亚魁帝榜”,自欧阳詹中进士开创了泉州人科举上榜的先例后,文脉绵延,共出了六位文状元:黄仁颖、陈逖、梁克家、曾从龙、庄际昌、吴鲁;下联是“曾公以来四相辅治龙池”,说的是“龙山衍派”“一门四相曾半朝”,分别是曾公亮、曾孝宽、曾怀、曾从龙。
状元街上,除了曾从龙纪念坊外,还有“海滨邹鲁”坊、“岳献海邦”坊、“四门学士”坊、“白云古地,北辰垂象”坊、“太康肇始,见龙在田”坊、“豸绣承恩,内台执法”坊等六座牌坊。这些牌坊有大有小,有简有繁,牌坊的匾额、楹联,雕饰的书翰、辞藻等大多出自名家名人之手。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