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景点景区 > 内容

探秘永春湖洋三大古城堡:湖城、月城、全宗堡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4-26

探秘永春湖洋三大古城堡

湖城村又名“湖城”,宋时即有用卵石砌筑起的城堡,城中迄今保留城门、义士祠、古庙等众多历史遗迹;全宗堡位于溪西村境内的金钟山上,明代居民曾在此抗击倭寇;“月城”位于桃源村的月山上,为明代进士刘应望所倡建

在冷兵器时代,城堡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既可以作为一个据点,抵抗侵略、保卫一方百姓;又可以作为基地,内有田亩可耕,有林可用,有泉可饮,具备长期坚守的生活条件。永春县湖洋镇境内有一宁静村庄——湖城村,当地自宋代以来即建有用卵石砌筑的巨大城堡,故旧时也称“湖城”“汪城”或“湖阳堡”。近日,记者与文史专家学者黄真真、黄清海、郑永杰、黄锦树等人,共同探访湖城村,发现该村旧有五个聚居村落,包含城东南、城内、对面厝、万全、留后。城内也叫“汪城内”,相传早年这里是汪姓聚居之所,而这宋代城堡便是该汪姓族群所建。至于建城的具体时间,因未见记载,故不得而知,不过村民多数认为该城始建于南宋。宋朝砌筑的城堡城高3米左右,城墙用大卵石砌成,石厚可达2.6米,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为封闭式城堡。据湖洋镇宣委吴志成介绍,古时,村民白天在外种田营生,晚上统一进城过夜。每座城门又设有宫庙供奉守门神:东门有观音亭,供奉观音菩萨;西门有洞公宫,供奉库司大王;南门有南门庙,供奉苏王公(即抗元将领苏十万);北门有关帝庙,供奉关帝爷。年湮世远,今仅西、北两门尚存。城堡整体布局大气、严谨,城中水井遍布,睹堡中风物,令人思绪悠远,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鼓角争鸣的年代。

离湖城村两三公里外的桃源村,又有一座古城堡“月城”(亦称月城堡、月山堡)。该城堡地处月山之下,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这里地势平坦,古时亦建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现尚存南门和北门。城墙上设城垛为战时之用。月城内有小街市,外有良田竹林,居民生活便利。城堡内,明时有民厝十多栋,最大的建筑物即刘氏四世祖宇“进士厝”,该厝亦是明代进士、广州知府刘应望的故居。刘应望官声极佳,史称其“俱励清操,有异政,律法比例,诵之如流”。相传,这月城便是刘应望与堂兄刘应时等人倡建的,目的是为防匪防寇、保境安民。不幸的是,清顺治戊子年(1648年)四月,德化一伙匪寇在匪首陈邦哲率领下攻破月城,匪寇血腥杀害了刘氏族人共计18人,酿成“十八血衣事件”。这对于当时一个居民数量不过数百人的小城堡来说,堪称深重灾难。后来民众为追剿这伙匪寇,又付出了24条生命。为超度、纪念这些遇难者和牺牲者,城内遂每年举办普度活动,又称“普四”节。据载,在湖洋镇的清白村内原有金龟堡(亦称金龟寨),与月城成掎角之势。金龟寨原亦有四城门,后辟为农耕茶园,寨内极深的古井也被填平,但城墙基依旧在。

在桃源村大约两公里外有一座金钟山(位于溪西村境内),山上亦矗立着一座古城堡——全宗堡。全宗堡,又名仙溪寨,建成于明万历甲辰年(1604年),为当地仙溪郑氏的郑三洲、郑璧迟两兄弟所筑。该城堡创建之初,同样是为抵御倭寇、山匪的骚扰抢掠。全宗堡建于金钟山之巅,占地约20亩,东、西各有一个石拱城门。城堡居高临下,扼险而守,可谓固若金汤。堡内原建有主厅“泰际堂”,以及门楼和瓦屋数十间。奈何时空流逝,堡内今鲜有人住,厅堂瓦屋之前蔓草丛生,虫争鸟鸣,建筑风物已呈半存半湮灭之状。曾经高大的门楼,而今徒留残影向空,令人唏嘘,这也是那个远去岁月的晚唱写照。

古堡胜迹星罗 英豪千载流芳

永春湖洋镇的湖城、月城、全宗堡都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城堡。经过漫长的时光浇灌,古城堡留下了众多文明遗迹,也积淀下厚重的文化。在这些城堡中,抗元、抗倭、御寇、杀匪的故事绵延不绝,个中英豪人物的故事迄今为民众所传颂。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也为古城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古堡沉淀岁月故事

巍巍湖城,毓秀天成。湖城村位于永春县湖洋镇的镇中心,是该镇经济、文化、交通的枢纽,这里物产丰富,历代为商贸集散地。湖城村以拥有宋代古城堡“湖城”而闻名,此城堡又因是汪姓族群所建,故亦被称为“汪城”。另有一种说法是,宋时有浙江余杭县的造城师傅入闽,湖城村遂派人恭请之。在造城师傅的指挥下,全体村民倾巢而出,并且外雇数百民工,开始垒石造城,历时三年多,城才竣工。不过这一说法也耐人寻味,因为在古代造城是个庞大的工程,整个工程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般要有大批能工巧匠协同参与,甚至有时连城石城砖都要由特定的匠师来开采或烧制,城堡的整体“规划师”更是基本由地方主政官或高级军官来担任,很难想象会有专门的“造城师傅”能胜任这样的工作。或许民众口中所说的“造城师傅”是位解甲归田的老将军也未可知。由于史无详载,姑存悬念。“湖城”原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为封闭式城堡。今仅西、北两门尚存。

南门庙,俗称南门宫,主奉苏王公。

南门庙主殿金碧辉煌

由南边开阔地进入“湖城”,此地原有南门,后湮没无踪。没走几步,映入眼帘的便是金碧辉煌的南门庙了。南门庙,俗称南门宫,主奉苏王公。这苏王公便是南宋名将苏十万。苏十万,原名一侯,字万仁,德化县善均里(雷峰镇长基村石城)人,为宋太中大夫、翰林院太博学士、国师校书郎苏总龟三世孙。他平生慷慨豪爽、忠肝义胆。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元军迫近临安,南宋朝廷危在旦夕,诏告天下忠臣义士勤王。苏一侯变卖家产充作军饷,募集义兵抗元,后因有“一呼十万,发草皆兵”之说,遂更名“十万”。不过,苏十万率领的义军最后被元军围困于德化水府雷鼓潭,在混战中,苏十万壮烈捐躯。元朝定鼎之后,为笼络人心,敕封苏十万为武烈苏王,明朝时苏十万再封武烈尊王。泉州邑人感苏十万忠义节烈,多地建有宫庙奉祀之,这湖城南门庙便是其一。大殿内柱联写着:“十万英声扶宋祚,千秋义气薄天南”,依旧在讲述着苏十万的故事。

东泉祠也称义士祠

从南门庙出来,沿城内路走出不足百米远,即见一处“东泉祠”,大门口有楹联:“义勇剿倭灭夷狄,保障护邑靖河山。”据介绍,这东泉祠又称义士祠,是明代蓬莱黄氏“水门宗”为嘉靖年间抗倭保境的英豪黄光甫(原名一雀,号东泉,俗称十三公)所立的生祠。黄光甫从小练就一身好武艺,且畅晓兵法,能谋善断。嘉靖年间,倭患愈演愈烈。黄光甫先是组织乡民重修湖城,抵御倭寇。后又多次统率乡勇追剿倭寇,大小三十余战,歼敌无数,捍土卫民。由于黄光甫勋绩彪炳,当时佥事兴泉道兵备的督宪万民英与永春知县林万春为之立“义勇”和“保障”两匾,以旌其门。除杀贼安民外,黄光甫还在永春县兴学重教,曾捐资修建永春县儒学的两斋仪门,后来新任县宰陈九仪赠其“黉宫效绩”一匾,以示褒赞。1947年,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黄恺元慕名而至,题“绩媲南塘”匾额赠予祠,以纪勋猷。1986年,永春县人民政府批准将东泉祠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今东泉祠古朴大方、肃穆庄严,大殿正中面南而坐一尊黄光甫的塑像,栩栩如生。据村民介绍,黄光甫生前最爱吃麻糍与黑鸭,如今每逢祀日,祠中供品必备此二物。

湖城西城门保存较完好

奉祀“库司大王”的洞公宫

湖城内的古井至今仍在使用

榕斋堂前有一方水塘

湖城历史悠久,自古又为繁华之地,故而城中留存不少颇具特色的古厝,如:种德堂、承志堂、顶露堂、顶聚堂、新厝堂、来仪堂、永安堂等。这些古厝有的建筑精巧,有的气势恢宏,有的结构奇峭,与纵横老街、清幽古井、田园绿野相映成趣,让人不禁慨叹它们实在是“藏在深闺无人知”。在城西,我们见到一座洞公宫,主奉的是“库司大王”。相传这库司大王是专掌民间财源的神,有他“坐镇一方”,可保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过了洞公宫,瞥见一方水塘,塘边有长者正悠闲垂钓。塘后有厝名曰“榕斋堂”。据说此厝是清康熙年间文士黄用周所建,厝后还有一栋美丽的绣楼,透着古典庄重的韵味。在榕斋堂的边上,即是保存较完好的西城门了,城墙由大量卵石砌筑,门顶原为石券顶,后改用石板覆压,与门柱形成“同字框”。这些卵石有大有小,上面缠绕着大量的藤蔓,尽显岁月与故事。有趣的是城墙上还站立着一株小树,傲然屹立,恰似一名站岗的哨兵。

湖城北门城楼之上有关帝庙

由西门沿溪边北上,不久即见近年重修过的北门了。北城门保留下了石券顶,城墙墙体有用水泥加固的痕迹。城楼之上有关帝庙,主祀关帝爷。此庙建筑风格比较特别,是依城墙而建。城墙顶端人行道可以从左右两个偏门穿过。据介绍,北门关帝庙是2010年重建的,除奉祀关帝爷外,还奉有关平、周仓神像。绕过北门往东,来到东门古遗址。这里原有观音亭,供奉观音菩萨。东门今已无觅,它的故事大抵停留在了一些村人的回忆当中。

清官倡建御寇城堡

月城南门

月城北门

月城的门闩洞,今为村人放置香炉、香烛之处。

与湖城相比,月城的体量要小很多。该座城堡位于桃源村的半月形小山“月山”之下,古时亦建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现尚存南门和北门,两座城门高约3米、厚为2米多,门洞高约2米、宽约1米。古时城门两侧还设有门闩洞,今则为村人供奉土地神并放置香炉、香烛之处。岁月悠悠,蜡泪早已沿着闩洞垂淌而下,形成小小的“红色瀑布”。

步入月城,晨曦韶光照在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上,此路笔直贯穿城堡、连接南北两门。行走道间,可见鳞次栉比的夯土楼房以及木石结构的老厝等,井然有序地排列于道路两旁。进士厝位于月城的中心处,这栋并不起眼的古厝,在月城民众的心目中有着近乎神圣的地位,因为该厝即是一代清官刘应望的故居。

刘应望,字思俨,号仰恬,明代永春县桃源里(现湖洋镇桃源村)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隆庆元年(1567年),刘应望考取举人,第二年又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江苏吴县知县。他为官清正,政绩卓著。隆庆三年(1569年),被誉为“明朝第一清官”的海瑞出任应天府巡抚,所辖多为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刘应望所在的吴县正属其辖,他全力配合海瑞推行“一条鞭法”,安抚穷困百姓等举措,深受海瑞的赞许。有一次,海瑞在应天府衙开设“清廉宴”,席上没有珍馐美馔,唯有青菜、白水,以此警示下僚属吏要清正为民。刘应望被安排坐在“清廉宴”的首席,可见海瑞对他的清正廉洁青眼有加。刘应望后官至广州知府,其历任之处“俱励清操,有异政,律法比例,诵之如流”。据刘氏谱牒载,月城便是刘应望与堂兄刘应时等人在嘉靖壬戌(1562年)倡建的,目的是为防匪防寇、保境安民。

清顺治戊子年(1648年)四月,来自德化的陈邦哲绿林匪帮趁民不备,攻破月城,血腥杀害了刘氏族人共计18人,酿成“十八血衣事件”。当时族长刘祖谦闻讯悲愤不已,手书剿贼榜书,号召田仆与族丁剿灭这伙匪帮,为民除害。后来民众奋勇追剿匪帮,终于血仇得报,不过也为此又付出了24条生命。月城遂于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办普度,超度、纪念被匪徒杀害的18位族人,以及义勇剿匪的24位忠魂。这月城普度又被称为“普四”节。

金钟山上留残影

全宗堡城门建于山梁间

天苍地黄锁古堡。全宗堡是座建于溪西村金钟山上的古城堡。民间传言称,金钟山山形宛如一口硕大无比的钟,倒吊于山梁之上,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山脉盘绕。全宗堡便立于此“钟”之间,背负奇岩,雄踞深谷咽喉要道,堡前又得仙溪之水环流,为古代易守难攻之地。明代中后期,倭寇肆虐、贼匪窜行,当地仙溪郑氏族群的郑三洲、郑璧迟两兄弟为保护族人免遭倭寇、山匪的骚扰掠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开始修筑城堡,前后历经40多年的艰辛建造,方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筑成。堡名“全宗”,即是“宗民得全”之意。

残阳下的全宗堡门楼

沿山道而上金钟山,于山梁间可遇古堡东门,门石方正且大,构筑券顶,门洞十分宽畅,成年人展臂可过。城墙高垒,目测可达五六米高。堡前竹林幽深,山水和声,风动浅吟,令人有肃然之觉。拐过山门,小道蛇行直上,至山巅处,忽现一排长满青苔的土墙瓦屋,虽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但齐整的布局,依旧可窥昔日之繁华。再往前,石阶之上耸立一栋门楼,据说这门楼之上原本供奉着关公塑像,又称关公楼。而今墙坍楼毁只剩石门框,让人备感苍凉。

门楼后又是大片屋舍。传说,寨内原有房屋数百间,匪患作恶之时,乡民躲避祸乱于此,堡内曾收容民众达数千人之多。如今全宗堡内,院落人迹罕至、荒草丛生,一些寨墙、箭楼早已荡然无存。伴随这些风物的远逝,一段苍茫岁月也渐趋封存。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