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泉州市观鸟学会获悉,近期泉州记录到了第387种鸟类:绿背鸬鹚。
绿背鸬鹚 (吴福星 摄)
当日,研究监测团队在晋江区域、围头湾、小嶝岛等处调查鸟类和中华白海豚时,发现在小白屿旁边的礁石上站着一只鸬鹚。监测员及志愿者吴福星、赵翔宇及时记录拍摄后,通过照片和望远镜观察,同时通过系统比对确认为绿背鸬鹚。目前泉州市鸟类名录的鲣鸟目鸬鹚科里就只有普通鸬鹚和海鸬鹚,它的出现为我市新增第三种鲣鸟目鸬鹚科记录,正式录入“泉州市鸟类名录”第387种鸟类。
绿背鸬鹚,一般指斑头鸬鹚,又名绿鸬鹚,是鲣鸟目鸬鹚科鸬鹚属的鸟类,体长80—84厘米,似普通鸬鹚但两翼及背部具偏绿色光泽。繁殖期成鸟的头、颈具绿色光泽,嘴基裸露皮肤呈黄色,虹膜绿色,嘴黄褐色,脚黑色。头侧具稀疏的白色丝状羽,脸部白色块斑比普通鸬鹚大,腿也具白色块斑。绿背鸬鹚为海洋性鸟类,在我国主要繁殖于辽东半岛、河北、山东烟台和青岛,冬季迁徙到福建、云南和台湾等地。喜群集停栖于海中礁石或峭壁上,有时与海鸬鹚混群活动,活动时喜贴近海面低飞,叫声单调而低沉,主要以鱼为食,捕食方式为潜入海中追捕猎物。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