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为五位泉州籍抗日航空英烈征集线索的报道发出后,本地文史研究者、海内外华人华侨纷纷联系记者,或提供英烈生前家庭情况、求学故事,或披露牺牲细节,从多视角还原英烈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生。
梁添成、萧德清两位英烈的事迹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
华侨助力 英烈名字海外传扬
五位英烈中,除吴金福出生年月不详外,杨伟廉牺牲时34岁,赵乃俊24岁,梁添成26岁,萧德清27岁,由于牺牲时较年轻,有的尚未成家未有后代,加之年代久远,当时信息闭塞,导致留下的遗物、档案记载鲜见,甚至是空白。然而,生命虽短,浩气长存,英烈们的英雄气节感动了海内外。
“我将《泉州晚报》征集线索的消息同时发送到10多个华人华侨的微信群,收到了很多海外侨亲的回应。”这几天,洛江双阳华侨农场场长、印尼侨眷庄燕燕的微信响个不停。“我的转载吸引了多个国家地区朋友们的关注。”远在菲律宾的李天荣,是泉州晚报社《泉州晚报·海外版》的忠实读者,连日来在多个朋友群为英烈线索征集扩大海外范围。
华侨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朱媞媞为助力英烈寻亲专门建的群里,印尼境外生特地将梁添成烈士的信息翻译成外文转载。还有一位华侨表示他们正在编撰《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丛书》,里面就收集了一篇关于梁添成烈士的事迹。读者春雨女士20世纪80年代在广州当导游,她曾经接待一个来自印尼的旅行团,其中一对夫妻就是梁添成烈士的亲哥哥。“他们夫妻当时在万隆开面包店,可惜听说已经过世了。”
学者考证 赵乃俊系首位闽籍空军烈士
“赵乃俊是抗日战争爆发后首位福建籍空军抗战烈士。”昨日,泉州文史研究者、知名作家孙照宇传来好消息,2023年12月,其在著作传记《归侨抗日空军英烈许佐材及其背后的历史尘烟》前,翻阅、研读、考证了大量归侨抗日空军英烈的史料,发现泉州籍英烈许佐材与杨伟廉、吴金福有交集,同为广东航空学校第四期的毕业生。也就是在这部传记里,同时提到了吴金福、杨伟廉、赵乃俊。
“据载,赵乃俊是抗日战争开始后首位福建籍空军抗战烈士。”孙照宇综合史料讲述,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我国空军在空战中大显神威,头3天就击落日军飞机28架,开创了抗日战史的新纪录。1937年7月19日成立的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担负着“通电勉励前方将士”“募款赈济战区人民”“组织民众增强抗战力量”等任务。由于有相当数量的“闽省青年投效空军”,在淞沪会战中“曾建树辉煌成绩”,省抗敌后援会除了于当年9月下旬组织“慰劳团”,分别从福州、南京出发,赴上海犒劳包括空军在内的抗日前线将士外,又于9月24日致电空军前敌总指挥:“此次空军抗敌,……有闽籍飞行员英勇殉难者,乞将姓名住址电知闽省抗敌后援会,就近派员慰唁其家属为荷。”27日,总指挥电复省抗敌后援会:“查此次抗敌,关于闽籍飞行人员殉难者,计有空军第二十六队队员赵乃俊一员,于九月删日(15日)飞行失事殉国。赵烈士……住(福州)南台荔枝树下十四号,请查照并派员慰唁该烈士家属为荷。”
省抗敌后援会接到来电后,即派员前往荔枝树下烈士家中慰唁,并将题有“为国捐躯”的匾额送到赵乃俊烈士家,其家属代表等6人“均着蓝袍青褂礼服,在大门口鸣炮恭迎”。“赵乃俊祖籍晋江,但出生地和居住地都在福州市。”孙照宇解读,赵乃俊自福州鹤龄英华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据记载,“鉴于日寇之暴力侵略,有加无已,乃投笔而起,转学于中央航空学校。学既成,任空军第二十六队队员”,驾驶美制“霍克Ⅱ型”驱逐机。日本侵略者制造“八一三”事变,“敌机迭次袭击,君驭一驱逐机每与敌机十余架周旋于沪杭间,控纵整暇、飚举雷发,连击毁敌机两架,勋绩烂然。然卒以屡次冲锋陷阵,为敌所乘,九月十五日,遂罹于难”。
铭记历史 博物馆展出英烈事迹
据了解,自赵乃俊烈士之后,福建籍空军将士“光荣牺牲事迹,斑斑可见”。据有关方面统计,在8年抗战中,籍贯为福建省的空军烈士达78位。
“即使在今天,从事飞行员职业的也都是百里挑一的难选之才。英烈们,都是国家的才俊。”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提供的资料显示,杨伟廉是福建晋江人,生于1910年5月6日。1944年5月16日,杨伟廉于印度因公乘机返云南昆明,中途人机失踪。生前有抗日战绩15次。遗有老母及二子一女。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现存档案中没有发现吴金福的资料,原始刻碑档案显示,当年由广东航联会提供名单,牺牲原因描述为“作战活动中,飞行失事殉职”。
英雄已逝,精神永恒。目前,梁添成、萧德清两位华侨英烈的事迹,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故土情深——泉籍华侨华人奉献史”展厅展出,供后人景仰、铭记。孙照宇呼吁,社会各界应持续关注英烈,挖掘他们更多生前资料、遗物,以告慰英烈。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