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创精英 > 内容

泉州“国保”建筑大师傅维早的版筑人生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4-12

今年是泉州近现代建筑大师傅维早诞辰140周年。日前,“艺通於道——傅维早建筑艺术图片展”在泉州金鱼巷百年老宅傅维早故居展出,50多幅照片及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傅维早先生百年前设计、建造和修缮的四处“国保”建筑,以及一处省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等。

傅维早

“艺通於道——傅维早建筑艺术图片展”在泉州金鱼巷百年老宅傅维早故居展出。

傅维早的成长故事,既励志又充满传奇色彩。这位天才少年,师从德国建筑师,学会英语、法语、德语三门语言,年仅15岁就“出师”,早年应邀与印尼荷裔建造师联合设计的“观山李氏民居——池塘湖番仔楼”,以及回泉后主持设计建造的培元中学“安礼逊图书楼”,均是“国保”单位。他义务修建泉州府文庙,完成复兴开元寺的三种殊特工程,使东西塔塔剎至今巍然屹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山李氏民居

从工匠成长为“国保”建筑大师,傅维早在闽南建筑界和文史界享有盛誉,他开创了西式建筑材料与中华传统木构建筑工艺结合之先河,在泉州近现代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年少学艺 参与厦门“万国建筑群”建设

“我们首次尝试以图片展的形式,来诠释傅维早百年作品的建筑艺术之美,让人们近距离欣赏傅维早的杰作。”在故居展板前,傅维早之孙傅子祺娓娓讲述祖父的励志传奇人生。

清光绪十年(1884年),傅维早出生于南安溪美。由于家庭贫困,其父早年到厦门当一名店员,9岁时他被母亲也带了去,平时挑担子沿街叫卖葱菜、糕果。水性很好的他,为弥补家用,还经常下海打捞商船丢落的货物换钱,11岁就开始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因着心灵手巧、勤学好问,他深得工友喜爱。

人生的转机,缘于一次偶然。有一次,他因帮助了一名传教士,得以拜一名外国建筑师为师,并因天资聪颖、刻苦钻研,得到洋师傅的赏识与重用,很快就独立带班施工,还参与厦门鼓浪屿英美领事馆、英华书院的建设工程,在闽南建筑界崭露头角,名气日高。“他没进过学堂,但跟随德国建筑师,学会用英文画图纸、测绘设计,年仅15岁就出师当‘工头’!”傅子祺说道。

清宣统二年(1910年),英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安礼逊返英筹募经费回中国,准备扩大泉州教会医院和教会学校的规模。应长老会友人的邀请,傅维早携带家眷回到家乡泉州,安礼逊将培元的全部工程委托给傅维早设计和施工。惠世医院白瑜纯院长聘请傅维早设计建造惠世医院主楼。

声名鹊起 几乎“包揽”泉州重要工程

傅维早在泉州的第一项工程,就是建造惠世医院主楼“白楼”。1917年,惠世医院主楼建成投用,这栋有着洛可可风格的外廊式建筑,是傅维早在泉州最早把新材料钢筋混凝土应用在公共建筑上的实例。该楼已于2013年入选福建省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

惠世医院惠世主楼俯视图(黄方/摄)

往后的20多年,傅维早陆续建造惠世医院楼的东西侧楼、北后楼等,惠世医院的门诊部、病房、手术室日臻完善。惠世医院楼,也成为傅维早在泉州版筑事业自始至终的见证。

1913年,培元学校的伦敦楼建成,这是安礼逊聘请傅维早在培元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楼。1926年10月,泉州培元中学校友集资筹建“安礼逊图书馆”,众人公推傅维早主持设计。安礼逊非常信任傅维早,图纸由他设计,价格由他定。

“国保”安礼逊图书楼,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而傅维早也不负众望,他大胆创新,将大楼设计成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教堂式建筑。一至四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式塔楼,第五层为中式楼阁。中西合璧的大楼高达24.8米,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高度仅次于东西塔,楼身线条流畅、巍然挺拔,顶层空中楼阁飞檐碧瓦、富丽堂皇,整体造型优美,雄伟典雅,令人叹服。

这栋百年建筑有许多值得细品的细节,比如礼堂二层投影平面是一个钟形,寓意着“钟声回荡”,凹凸曲线阴阳相生,寓意人与自然和谐;比如古罗马柱廊柱头,精美的爱奥尼式涡卷和科林斯式茛苕花饰,礼堂空间充满巴洛克富美特征的几何线条,以及中式歇山顶楼阁的草龙翼角,中西建筑元素比比皆是。2019年,“安礼逊图书馆”正式成为“国保”。

傅维早的建筑作品中,楼阁上的草龙翼角色彩艳丽、造型精致。

惠世、培元两大建设工程,以其新颖的设计样式、优质的施工质量和诚信的服务态度风靡闽南,使傅维早声名鹊起。此后,泉州的许多重要修建工程,几乎都聘请他主持承建。

趋于鼎盛 办瓦窑建故居迎高光时刻

1916年,在定居泉州数年后,傅维早在泉州金鱼巷关刀埕买了一块菜园地,次年即亲自设计建造了傅家大厝,结束了居无定所的日子。

这是一座既有中国传统古民居韵味,又颇具创新艺术风格趣味的闽南古大厝。古厝的结构为两进三间张带有双护厝,四面围墙围起,硬山式屋顶,前面是石板埕,后面有后花园。仔细观察,门楼内的半圆形红砖柱、前落下厅口似砖非砖的墙面雕刻有几何纹样和南洋铜雕灯饰等,在泉州民居中都是仅此一份。

尤其是,天井榉头外檐斗拱,筑成四尊“飞天仕女”。“这些飞天迎宾仕女的造型,有别于泉州开元寺的飞天,它们锦衣飘逸、丝带起舞、腾云驾雾、展翅欲飞、合手作揖、惟妙惟肖,在古民居中绝无仅有!”傅子祺说道。

傅维早故居,修复前的百年“飞天侍女”,造型色彩仍在,惟妙惟肖。

傅子祺回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傅维早迎来了“最高光”时刻,事业趋于鼎盛。那时候,祖父有10多支施工队伍,多达十几部电话,傅家在泉州新门街自办木工场、眠床店,还在新门城外吊桥边开办瓦窑,采用龙窑(俗称目仔窑)烧制砖瓦,“如此规模在那个年代的泉州建筑业中,可谓是仅此一家!”

资料显示,1910—1930年间,傅维早设计建造了培元学校伦敦楼、东门中营养正二小、平水庙旧校大膳堂、菲律宾楼、培元小学、黄仲涵堂、吴记霍堂、泗水大楼、印塘三校校舍、张远记堂等,以及惠世医院楼,永惠妇孺产科医院主楼和护士楼等。

艺通於道 修复文物古迹不计报酬

傅子祺说,虽然祖父建造了许多建筑,但并没有存下多少财物。他乐善好施,经常捐款办校、出资修桥,组织施工队无偿修缮文物。

1924年,中国佛教学会会长圆瑛法师与旅居新加坡高僧转道和尚、转物大师兴复泉州开元寺,聘请了傅维早主持修复甘露戒坛、功德堂、尊胜院,后又聘请他修复东西塔。当时,东西双塔塔身多处损坏,东塔“塔尖铁链八断其七,势几坠”。“塔刹11米左右,由刹座、覆钵、宝珠、仰莲、七重相轮、水烟、受花、鎏金葫芦从上而下串接”,傅维早艺高人胆大,用十几米长杉原木,上段插入塔刹圆孔,下段插入塔顶和塔心柱圆孔,修复了8条17米长的大铁链。

东塔塔尖损坏实景

“如果修的是塔身还有依托,但修塔刹,修塔的工艺和操作过程则难度成倍增加!”傅子祺介绍,1927年秋,傅维早以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胆识,圆满完成复兴开元寺的三种殊特工程,至今近百年过去,双塔岿然不动。

《刺桐双塔》书中的配图,此图在1926年塔刹修复之前拍摄。

《刺桐双塔》一书中的东西塔。1927年秋,傅维早圆满完成“复兴开元寺的三种特殊工程”。

1926年,著名华侨李功藏捐资修建泉州府文庙,傅维早受聘主持大成殿修复工程,他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严格按照文庙大成殿原式样、原风格修葺一新。在接受工程时,他郑重地表示:“修复文庙乃关泉州文运之大事,维早虽然没进过学堂,但崇拜孔夫子,这次工程为义务奉献,不取一分一文报酬。”鉴于他的杰出贡献,彼时的泉州兴文局董事特制了一方“艺通於道”的匾额,敬赠予他。题跋写道:“君精心计划,劳不受值,以竟厥功,爰题匾额,以表高谊。”2009年,傅维早的后裔将牌匾正式赠送给泉州府文庙。

1926年,傅维早不计报酬修复泉州府文庙大成殿。

“李功藏捐资7000元,傅维早敬仰孔夫子,不收报酬,但若按民间‘工半料半’的说法,他的付出相当于也捐给府文庙7000元。这块‘艺通於道’匾,正是对他建筑艺术成就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最高褒奖。”傅子祺说,祖父后因积劳成疾逝世,终年56岁,他传奇的版筑人生,创作了许多精美的建筑作品,这些建筑瑰宝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闪烁着工匠精神的光辉,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