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林燕愈:缔造“武夷岩安溪茶”传奇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4-12

嘉庆年间,他从安溪北上,在武夷山十八岩开荒种茶,拥有茶山茶厂等众多产业,带去安溪茶种和技艺——

林燕愈:缔造“武夷岩安溪茶”传奇

林燕愈,号幔陀,安溪西坪镇雾山林氏十一世。清嘉庆初年(1795年左右),林燕愈受雇于建宁府崇安县(即今武夷山)当地岩茶厂,传授乌龙茶生产制作技术;后逐步购置武夷山幔陀峰、霞宾岩、宝国岩等十八个著名山场,并将原产于家乡西坪的安溪黄金桂、奇兰、毛蟹、梅占、本山、铁观音、不知春、半天妖等茶品种引入自己购置的这些山场种植,极大地丰富了闽北茶叶品种资源,林燕愈也因之被业内尊为“武夷十八岩岩主”,“武夷岩安溪茶”的说法从此流传开来。

关于林燕愈的故事,前人之述备矣。本期茶道,试图拨开“传说”的迷雾,探寻更接近真相的历史。

蔚美楼祖宇

因勤劳淳朴被御赐牌匾

在安溪县西坪镇西源村草莓岭下,有三座古厝——蔚美楼、活水厝、福田楼,讲述着几代茶商的传奇故事。

这些古厝群坐落于安溪铁观音 “魏说”“王说”之起源地中间,西坪著名的泰山楼、日寨、月寨古建筑群前方。在这个茶香四溢的村落里,老墙黛瓦展露沧桑的蔚美楼,就位于绿树茶园的怀抱之中,是典型的闽南民居格局,占地面积约有500多平方米,五开间,两边有护厝,共29间;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雨,已显破旧。

穿过前厅堂,便是天井。后落为两层建筑,左右两侧设有楼梯,楼梯转台处设有梳妆阁。木质的楼梯、板楼、隔墙、门窗、梁柱,无不透出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大柱上张贴着一副颇有气势的对联,上联为“蔚然深秀对南山”,下联为“美矣极高凌北斗”。厅堂正中挂着清朝嘉庆皇帝所赐的“潜德幽光”牌匾。据介绍,蔚美楼是由雾山林氏十一世祖林燕愈所建。林燕愈声名显赫,当年曾在武夷十八岩开荒种茶,引进安溪茶种和技艺,所产岩茶运销闽南和东南亚各地。他勤劳淳朴,诚信为本,为人大度,在当地深受好评,崇安(武夷山)县令上报朝廷,嘉庆皇帝欣慰民风淳朴,特赐“潜德幽光”牌匾,以示嘉奖。

闽南历史文化研究学者谢文哲认为,林燕愈的武夷发家史,不只是一部口耳相传的家族荣耀史,因为《武夷山市志》《武夷茶经》对此也有详尽的记载,“清嘉庆初年,安溪人林燕尔(应为‘林燕愈’)流落在武夷岩厂当雇工,后购置幔陀峰、霞宾岩、宝国岩茶厂,积极开荒种茶,所产岩茶运至闽南出售。”

通往幔陀茶厂的古道

创业“第一桶金”有神秘色彩

距离蔚美楼几百米远的活水厝,是林燕愈的大儿子林秉深建造的。传说在建房子的过程中,发现一眼泉水,源源不断,清甜可口,房子于是取名为“活水厝”,寓意财源如活水滚滚而至,永不枯竭。与一般的农家古厝不一样,曾经的活水厝门前庭院开阔,有上下两块门口埕,上埕左侧位置挖有一口水井,左右各竖有一根旗杆,这也是大户人家所有的。如今,旗杆已经不复存在,而下埕也已经被农家碧绿的菜园所取代,只有水井尚存。

活水厝厅堂柱联

走进古厝,厅堂大柱上的对联颇有气势:“幔岭参天七品龙团辉宝国,陀峰插地千章雀舌灿霞宾。”联中嵌入武夷山的幔陀峰、宝国岩、霞宾岩等三座名山,详细讲述着祖先当年的传奇故事。

活水厝幔陀祖壁画

据林氏后人林新乾介绍,青年时期的林燕愈,家境贫寒,食难果腹,后来独自一人北上发展。关于林燕愈如何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传闻最广且见诸许多文人墨客笔端的是“白马指引”的传说。该传说讲述,一次林燕愈梦中为白马所引,在幔陀峰脚下意外挖得几罐白银。当时的武夷山虽有三十峰九十九岩,但基本上都还是荒山,且为天心永乐禅寺的庙产。林燕愈决定用这笔钱开荒种茶,于是,便去找住持商量。住持不知道林燕愈得了财宝,就说:“从今年正月到中秋节,你们开山种茶,能种多少,多少座山就归你。”不承想林燕愈从江西请来大批雇工,到中秋节前竟开出了包括幔陀、霞宾、宝国三座山峰在内的十八座茶园。

清代幔陀铝罐茶叶包装

装茶叶的老木盒

传说虽然很美妙,但毕竟不能替代史实。西坪镇雾山林氏二十一世、林燕愈的第十代传人林水田曾八次往返安溪和武夷山,探究这段历史。他向记者独家爆料的故事或许更接近真相。据林水田介绍,天心永乐禅寺的住持在未前往武夷山做住持前,就曾在西坪镇西源村草莓岭的一家寺庙里当和尚,并与林燕愈相交甚笃。后来,资历尚浅的僧人“意外地”成为武夷山一家大寺庙的住持,并邀请林燕愈到武夷山发展。是否去武夷山,林燕愈也很犹豫,最终,林母在关帝庙抽得三次圣杯,说林燕愈应往北边方向发展,将来定有大福。于是,林燕愈只身前往武夷山。“幔陀峰挖到白银的位置是住持告诉他的,所谓的‘白马指引’不过是掩人耳目。”林水田说,那位住持的身份实际上并不简单,他很可能是明朝皇族的后裔,明亡后,通过和尚的身份隐藏自己。后来突然被调到武夷山做住持,也是因为要在武夷山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那些白银就是用于反清复明的军用物资,因为林燕愈是住持信得过的人,住持才告诉他藏银位置,并编造出“白马指引”的传说。林燕愈得到白银后,招募数百名青壮年开垦附近的山头,“这些青壮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转化为军队。”

安溪的茶苗被林燕愈带到武夷山种植

茶园开垦出来后,武夷山当地根本买不到茶苗。林燕愈又回到西坪老家,召集族亲大面积压条育苗。第二年早春,家乡的水仙、肉桂、奇兰、梅占、佛手、本山、铁观音……一株株包裹着家乡红壤的乌龙茶种苗,随林燕愈北上武夷山。

自此之后,林燕愈把十八座茶园经营得红红火火,茶叶生意也因此越做越大,盛极一时,并最终在武夷山安家落户。林燕愈生有二子,分别开出幔陀东、幔陀西两个脉系,东系至今仍在武夷山绵延不息。

嘉庆六年(1801年)的分家书

子孙创立林奇苑茶庄

行销世界各地

蔚美楼的对面有座奇苑楼,也称“福田楼”,与蔚美楼隔溪相望。建筑规模比蔚美楼还要庞大,规模档次在当时乡里首屈一指。奇苑楼为林燕愈的二儿子林秉献始建,其后代子孙续建、修缮,前后经历了数十年。

奇苑楼为闽南建筑格局,双护厝。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屋顶,穿斗式木构架,配以燕尾形屋脊,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灰雕、砖雕,采用透雕、浮雕、平雕手法,雕有飞禽走兽、花草虫鱼、山水人物和博古图案,气派恢宏,富丽堂皇,足见当时家族之显赫,家境之殷实。

门前是用溪石铺成的宽阔门埕。以前经常请戏班子在这里唱大戏。古厝右侧建有两层高的石构炮楼,曾经为社里、大厝防匪患所用。据介绍,奇苑楼门口曾有副对联:“福宜惜惜衣惜食惜不尽,田有赋赋中赋上赋其通。”其意希望后人能够懂得节俭,传承发扬林氏传统。

林新乾说,经过林氏两代人的苦心经营,雾山林氏成为武夷山下的富裕大户。不过林家依然保持着勤俭持家的传统,希望在茶业方面能有所拓展。

霞宾岩茶厂遗址

同治年间(1862—1874年),林燕愈的孙子林心博秉承祖业,在泉州创立林奇苑茶庄,专营武夷岩茶。清末在厦门设立茶栈,将武夷岩茶运至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销售。

民国初年,林氏又在云霄县设立茶栈,将茶运往漳浦、诏安、东山等地,其主营的“三印水仙”,在闽南一带享有盛誉,甚至远销东南亚,将乌龙茶的芳香传向世界。在鼎盛时期,林奇苑茶庄开出的票据,甚至可以当作银票,在厦门一带商家店铺、银号间往来流通……

“1999年,武夷山的幔陀东系亲人曾到西坪探祖,我们也多次到武夷山探望宗亲。”林水田介绍,武夷山的宗亲看到祖家来了人,非常热情,大家一起登幔陀峰、宝国岩、霞宾岩,踏访林氏先祖开山种茶的地方,寻找故迹。如今,200多年过去,林燕愈当年在武夷山上建造的茶叶初制厂已经荒废,但宝国岩的岩壁上依然清晰的“林”字,赫然昭示着雾山林氏的茶业在武夷岩上薪火相传。安溪乌龙茶在武夷山烙上了印记,也如世代在武夷生存的林氏幔陀东系后裔,与当地人融为一体。

宝国岩遗址

值得欣慰的是,雾山林后裔中有许多人仍然继续着祖先的事业,从事乌龙茶的生产制作与营销,“幔陀”茶号传到林水田先生已是第十代。林水田的二伯父林庚申在弥留之际,把自己珍藏的林家阄书、地契和《家礼》《甲乙集》等珍贵资料交给林水田,嘱咐其发扬先祖“潜德幽光”之精神,复兴“幔陀”茶号,重振家族大业。林水田谨遵遗训,注册复名“幔陀”茶号,设立幔陀茶业公司,保护先祖当年移栽武夷山山场的母树茶园,创建茶叶合作社,带领乡邻,开展合作经营,不断扩大“幔陀”的市场影响力。

光绪年间地契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