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利津:推动历史文化展示共建共享

时间:2018-02-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5年初,山东启动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旨在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平台。3年来,东营市利津县把握工程实施契机,将提升文化设施利用率、保护传承非遗、发展乡村旅游整合起来,在乡村历史文化展馆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盘活闲置文化资源

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历史文化展室,让民众记得住乡愁。利津县文化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历史文化展室不仅有“博物馆”的作用,还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利津县文广新局局长张泽国说,文化设施特别是村级文化大院闲置现象对文化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导致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漠视甚至厌倦,对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在研究盘活闲置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建设历史文化展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当地群众提供新的文化场所外,有助于消除文化设施闲置带来的不良影响。”

张泽国表示,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是增强群众文化自信的基础。对于基层群众来说,生动灵活易于接受的推广传承方式非常重要,建设长期长效的、与基层群众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相适宜的平台和机制,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特别是农村的传承推广至关重要。基于这个考虑,利津把镇村级历史文化展馆作为最合适的平台进行建设。

他同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乡村旅游存在资源少、看点少的缺陷。为了配合乡村旅游开发,打造有底蕴的看点,构建乡村旅游的骨骼脉络,历史文化展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多措并举发挥效益

2015年8月,利津县文化部门集中力量建设了堐西村馆。

利津县文化馆馆长张璐艳介绍,堐西村馆建成之后反响很好,群众受益程度和社会美誉度都很高。随着参观人数增多,县镇两级增加了对堐西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使该村成为利津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从而极大激发了镇村两级和群众对共建历史文化展馆的热情,为推动整个项目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县历史文化展馆建设过程中,面对展品征集难的问题,利津县文化部门采取展品众筹的模式,让群众参与其中,使其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提高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先后有私营企业和个人独立建馆,丰富了建设主体,减少了政府投入。

利津县让历史文化展馆承载“留住乡情、记住乡愁”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充分挖掘其附加功能,增强边际效益,分别把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开发等因素考虑其中,并取得初步成果。

当地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把互惠互利作为展馆管理的指导思想,探索出了谁用谁管的管理模式,群众免费利用场馆进行传统手工技艺生产,同时义务负责展馆的免费开放和讲解引领,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丰富了展馆的内容。

截至2017年年底,利津县已彻底完成全县闲置文化设施改造,历史文化展馆成为闲置文化设施盘活利用的重要参照,也成为了有活力、有人气、高效能的文化共享平台。

创新思路广受好评

在相关专家看来,利津县建设历史文化展馆,主要特点是低成本:结合闲置文化设施改造,做好历史文化展示,每一处展馆建设做到了“不建”;每一个展馆的设计基于原有建筑的布局,顺势而为,做到了“不改”;每一处展馆的建设做到言之有物,追求内在美,而不是在豪华程度上做文章,做到了“不奢”。

张泽国介绍,利津县的探索,解决了文化设施建设高投入的问题。建设过程中不大拆大建,解决了建设成本的问题;展品众筹的方式让群众参与其中,减少了布展投入;互惠互利的管理机制解决了运营管理的成本,让整个项目从建设到使用做到了低成本低投入。

在建设历史文化展馆的同时,利津县还注重挖掘各村文化软资源,对非遗项目、传统手工技艺项目、民间说唱等内容进行整理充实,让其更具活力。到目前,利津县文化部门已从各村整理出黄河口泥塑、割草窝篾织、黄河口剪纸等适合推广的手工艺品九类,并做好了市场转换的前期工作,将于近期作为黄河口旅游产品进行推介。

利津县大力建设历史文化展馆,还带来了附加效益。

张璐艳介绍,外来参观、组织活动以及周边群众的参与,提高了历史文化展馆所在村庄的活力和人气,对当地村民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很大帮助,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