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梅州:找准“出路”推动客家文化繁荣兴盛

时间:2018-01-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积极参与举办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制定并实施《梅州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推进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梅州市文广新局不仅将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作为工作指引,更将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了每一项惠及民生的文化建设工作当中,以扎实的作风给人民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进号角。作为地方文化主管部门,我们要结合地方实际,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梅州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温文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梅州属经济欠发达山区,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全域原中央苏区市,人均GDP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受经济不发达制约,梅州的文化建设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与广东省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不仅起点低、欠账多,管理运行、人才队伍、服务效能等多方面也存在不足。这些问题,一度成为梅州文化建设的“拦路虎”。

温文青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文化的建设及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敢于改革和创新,再困难的地方,也能找到文化的出路。梅州虽然在经济上相对落后,但是在文化底蕴及历史资源上却是富裕的。如何通过现有资源,找到正确路径,解决现有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的文化需求是梅州文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过去一年,梅州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现实与矛盾,在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补短板、挖资源、建队伍、出政策、推改革,结合自身属性,找准文化发展的原生动力,为梅州文化建设与发展谋划出路。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梅州始终坚持以“惠及百姓、共享成果”为核心,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致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确保广大基层群众充分享受先进文化的建设成果。建成文化驿站(台)100个,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59个(其中示范点79个),建成省级基层文体广场示范点14个,补充完善乡镇文化站设备设施27个,建成农村文化俱乐部100个,完成农村文化俱乐部提质升级229个。投入400万元,加大力度对农家书屋出版物进行补充更新。组织实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放映、“特定人群”免费观影等活动,其中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全年放映24504场。组织开展“客都文化公益讲堂”12期。组织参与全国第六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推动梅江区、梅县区等图书馆启动总分馆建设,指导市文化馆、市剑英图书馆建立法人治理理事会运行机制。启动“梅州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试点建设项目。

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注重科学规划,保护利用好古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完成“父子进士牌坊”“叶剑英故居”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和“狮雄山建筑遗址”“泰安楼”“花萼楼”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李惠堂旧居”“马图红四军军部旧址”“凌风塔”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工程以及“林风眠故居”“磐安围”“两海会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评审和申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新认定市文物保护单位28处。完成第三批、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编制工作。牵头组织《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目前该《条例》已获得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积极推进客家博物馆“四馆”升级改造建设,稳步推进五华狮雄山建筑遗址公园建设。《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7—2030)》获文化部批准实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成功举办2017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

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根据中央和广东省关于加快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相关精神,梅州注重挖掘客家文化元素,积极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不断增强文艺院团活力。创作排演了大型山歌剧《围屋月光光》、广东汉剧《李坚真》、采茶戏《月照城乡》、木偶剧《海族总动员》等精品剧目,其中《李坚真》《围屋月光光》和《月照城乡》《海族总动员》分别获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和三等奖,梅州市文广新局获优秀组织奖。《门锁坏了》获得广东省廉政曲艺小品创作大赛金奖,曲艺作品《抢车位》荣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组织广东省“三百工程”惠民活动、“群星舞台大家乐”“客都艺韵”“客韵新声唱文明”“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活动近1000场。先后组织文艺工作者赴美国、墨西哥、印尼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5月28日至6月6日期间,梅州市文广新局组建的“梅州市艺术团”代表文化部赴墨西哥开展文化交流演出,充分展示了客家特色文化的魅力。

文化特色产业取得新发展。2017年11月24日,《梅州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获梅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梅州将进一步扶持完善公共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创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大力度推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在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上,梅州现场成交金额529万元,同比增长15%,意向成交金额3024万元,同比增长12%。第五届客家文博会吸引近100家企业参与了会展活动,现场成交额5541万多元,比去年增长32%;意向成交额近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倍。积极开展申报创建省级、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工作,大埔县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已获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资格。组织申报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广东汉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项目列入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文化市场秩序规范。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全面抓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重点保障期严格执行重大事故事件上报和“零报告”制度,确保了重点保障期、敏感日、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全市广电系统的安全播出和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安全播出零事故的目标。巩固完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试点工作,积极做好版权宣传和版权登记工作,完成作品版权登记近200件,比去年增长约30%。先后出动执法人员2250人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305家次,书店75家次,发送专项整治通知文件50多份,警示类宣传信息480条。2017年共查处网吧违规经营行为30家,责令停业整顿20家;查处网络侵权违法案件3家;查处违规经营印刷企业2家,责令整改3家;查处歌舞娱乐场所和擅自举办演出活动案件各1个;收缴非法出版物1034本,盗版音像制品216盒。集中销毁非法书刊、六合彩资料、盗版音像等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共计1.8万余件。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着力夯实文化建设基础,着力提升文化发展品质,着力提高文化治理能力,大力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没有截止期。”温文青说,我们只有在不断总结中反思不足,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中找准文化发展的出路,推动客家文化的繁荣兴盛。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