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文化+科技”,生活更美好 ——2017文化科技融合年终盘点

时间:2018-01-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扫一扫,文物解说“跳出来”。

2017年6月27日,宋代建筑山西高平开化寺以现代VR技术在德国凯泽斯劳滕市博物馆展示。在大雄宝殿VR区,观众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佩戴VR眼镜,可“身临”开化寺大雄宝殿观赏开化寺壁画。

百度AI秦始皇兵马俑复原工程界面

2017年12月,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家文物局展区尤其引人注目——观众只需轻轻一点,2米高的莫高窟壁画便以立体化、全视角形式呈现,洞窟和佛龛内的图案清晰可见,狩猎耕作、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画作尽收眼底。这只是优秀传统文化与AR、VR等科技手段融合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

顶层设计促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立足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实际和要求,《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17年4月出台。《规划》提出建设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驱动,以文化科技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协同创新、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区域统筹、人才培养等为主要构成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在2014年认定首批6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2016年底,文化部又评审认定了“书画保护”等12个重点实验室。至此,两批18个重点实验室涵盖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文化艺术生产和创作、文化装备设计与研发、文化科技基础性工作、传统工艺研究与利用、文化传播与服务等文化科技各个领域。“这18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凝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组织科学技术开发、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探索,解决文化发展中重大、关键和共性科技问题的研发基地。”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幻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科幻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科幻作家和作品。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先后获得“雨果奖”,推动中国科幻文学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国内走向国际、从个体创作走向集群创作。

2017年11月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中国科幻大会发布了《2017年中国科幻年度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科幻产业总值为100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新出版科幻图书250种,同比增长11%。全年院线科幻电影市场总票房76.4亿元,同比增长13%,国产科幻电影票房达35亿元。16部科幻网剧贡献了56亿的点击量,用户付费接近10亿元,较2016年有近50%的涨幅。我国科幻产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要发展科幻产业,人才和资源集聚迫在眉睫。近年来,科幻主题公园建设规划不断出台、工程不断上马,2017年5月,浙江平阳“星际科幻谷”文化园主体工程开工;位于贵州贵阳的科幻主题公园“东方科幻谷”在2017年9月启动了科幻体验季;在2017年中国常州国际科幻高峰论坛上,江苏常州宣布打造幻想产业基地“东方幻谷”;作为《科幻世界》的驻地和中国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评选的根据地,成都在2017年11月宣布将建“中国科幻城”科幻产业园。一系列科幻主题公园的建立被认为将为科幻插上产业化翅膀。

舞台科技引入新技术

过去一年,无论重大活动还是节庆日,举办大型文艺演出已成常态,多种舞台科技手段的应用为文艺演出增添了亮点。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将音乐、舞蹈、戏曲等多门类艺术形式融为一体。飞天的仙女与投射的全息影像共舞,亦真亦幻的色彩带领观众穿越到当年的莫高窟。

在福建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扬帆未来》,整个舞台具有鲜明的闽南特色。演出场地闽南大戏院作为福建省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的演出场馆,其舞台机械、灯光、音响设备等均按照国内先进标准配置。整台晚会使用了近240通道无线传声器和100通道有线传声器,营造了环绕声效果。

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特别节目《壮丽航程》晚会则采用新媒体全息技术,首次使用的360度全角度摄影艺术让舞台画面大气绚丽。

2017年在天津举办的第13届全运会开闭幕式令人印象深刻。在开幕式上,以场地中央近万平方米的LED大屏幕为主背景,从序幕《潮起千帆》开始,炫目的灯光随着主题不停变幻。50分钟的文体表演全程使用3D地面投影技术,场内表演与场外建筑灯光秀交相辉映,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夺目的“科技秀”。在闭幕式上,当全运会吉祥物“津娃”和智能机器人“优友”结伴在3D版《潞河督运图》上破浪前行时,科技和人文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数字技术满足民众新需求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物“活”了起来。作为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课题在2017年取得显著成果,科研人员通过对目前公布的全部甲骨照片进行搜集整理、制作图档,从而建立了收录甲骨数量最全的电子版《甲骨文全集》。这标志着在大数据、云平台的支持下,甲骨文字考释研究迈出了坚实一步。

AR、VR技术以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与三维沉浸的特点,为体验者带来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也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2017年初,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唤醒城市记忆”活动亮相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借助AR技术,老北京“四九城”的城门景观和民俗生活一一浮现在观众面前。2017年5月,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展出的“看见”圆明园数字体验展,通过实体搭建与AR、VR多种虚拟手段相结合,“万园之园”的恢弘景色得以复现。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易游无限公司合作完成的VR互动游戏《复活的军团》结合了兵马俑的文化历史与VR技术设备,将兵马俑遗址的珍贵场景以VR方式呈现,现场观众戴上VR头盔就能穿越千年“回到”秦朝。

进入融媒体时代,人们对声音产品的技术和服务有着新的需求。互联网在线直播产业激发了全民的音乐热情,而技术的进步也让在线K歌、远程录音成为现实。过去一年里,个性化可移动录音装置及配套产品走红市场,与音频美化相关的产品与信息处理技术也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在2017上海国际专业灯光音响展览会上,年轻人挤满“录音设备与制作专区”成为生动注脚。

多方深度合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2017年,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和科普事业中,通过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文化交流。

中国科协近年来大力推进“互联网+科普”行动,2017年9月15日,与百度联合发起“科普中国·百度搜索AI科普计划”,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用户在使用网络搜索功能的同时获得更权威、更生动的科普信息。

2017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3年内共建完成2000家百科数字化博物馆。在数字化博物馆中,用户通过音频讲解、实境模拟、立体展现等多种形式,身临其境地观赏珍贵文物,足不出户逛博物馆成为现实。

同样在2017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百度联合启动“百度AI秦始皇兵马俑复原工程”项目。观众只需通过手机百度AR功能扫描兵马俑二号坑“平面布局图”“跪射俑灯箱”“铜车马结构图”3个触发物,就可以亲眼目睹“活”起来的兵马俑等文物。

2017年底,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相继与腾讯展开合作,发挥先进数字技术在文物征集、保护、修复、陈列、宣传和推广方面的优势,致力于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探索智能化方案和技术支撑。借助VR、AR等技术,故宫将现代文明成果和古代灿烂文化大胆融合,探索出一条“VR+文创”的新型传播路径。走过30年的“数字敦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腾讯云将为敦煌研究院提供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帮助其从传统存储模式向云端存储模式转变,为敦煌的数字化保护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