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上海西岸全景
不久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上海文创50条”),从业者纷纷表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对文创产业的支持性文件,将为行业注入全新活力。
“上海文创50条”凝结了多少海派智慧?上海发展文化产业的心得又有哪些可借鉴?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上海文创看徐汇
上海徐汇区在文创发展、金融业支持、产能汇聚、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或许可为海派文化的一个缩影。
“‘上海文创50条’里提到了一系列目标,未来5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重镇;到203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上海市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吕晓慧表示,2016年徐汇区文创产业就实现总产出约1046亿元,占全区GDP比重15.7%。并且,到2020年,力争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18%,成为区域经济的新亮点。
徐汇区得名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是中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汇地之一,也是近代上海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徐汇区内有很多文化院团、文化企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最早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也是国家扩大文化消费的试点城区。今年,更入选了国家的“双创示范城区基地”,目前还在积极申报国家文化出口示范基地。
据吕晓慧介绍,当下,徐汇区的发展重点聚焦在内容产业融合、科技与文化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3个方面。
在内容产业上,徐汇区的艺术品产业拥有独特优势——在上海徐汇滨江这个被称为“西岸”的园区空间里,形成了一个文化艺术品产业集聚区,其中的西岸艺术中心、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等已在艺术圈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并且,正在建设的西岸美术馆已经跟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达成长期签约,在2019年建成之际,将成为推进文化国际化、推进双向交流的平台。
在影视传媒业上,徐汇区积聚了包括上影集团、东方梦工厂、企鹅影视等一批龙头企业。他们正全力推进总体量达100万平方米的西岸传媒港的建设,他们期望西岸传媒港不仅是徐汇的文化产业旗舰项目,更能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另外,在演艺业上,徐汇拥有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学院、话剧中心、京剧院等一批文化院团和大型演艺场所。在西岸,一个名为“梦中心”的剧场群将全面建成,当中会有6个大小不等的剧场,拥有8000座到1万座,以及20多个文化体验空间,将形成上海乃至亚洲范围内最集聚的剧院群落。
“上海西岸将以传媒港、智慧谷等为枢纽,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创新金融三大产业互为支撑,打造国际级的创新创业基地。”吕晓慧表示。
文化金融体系成规模
2014年,上海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大力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据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的文件显示,上海以政府的力量号召民间机构共建文化金融体系,已经颇具规模。
在文化金融的顶层设计上,上海建立了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共建的文化金融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注重整体谋划,建立协同推进的长效金融机制。
2014年,设立了上海市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筛选出10个符合条件的创投基金,进行专项投入。2015年,宣传文化系统下属国有文化企业精文投资牵头筹备发起设立市级文化小额贷款公司——上海滨江普惠小额贷款公司。2016年,市级层面创设了总规模百亿元级的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2017年,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上海双创投资中心、闵行区政府、浦发银行等共同发起设立上海双创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母基金总规模50亿元。截至目前,上海银行、浦发银行已率先挂牌成立文化特色支行和文化金融事业部。同时,支持上海文广集团设立全国文化传媒行业首家集团财务公司。
同时,上海市正以徐汇、虹口区为试点,率先尝试创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以徐汇区情况看,区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2012年至2017年累计投入1.3亿元,扶持文创项目超过180个,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5亿元。同时,区里也设立和引进东方明珠文化投资基金、界面基金等创新金融平台以及上海银行、滨江普惠小贷等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金融服务。
打造良好生态,走融合之道
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认为,“未来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重镇……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相比国内各城市,上海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目标宏伟。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在政策举措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比如重点扶持张江、西岸等文创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已经不完全是传统产业,有很多新要素融合在里面。
“上海文创50条”提出加快实施文化装备产业链布局的观点,就代表了对创新的扶持态度。据悉,文化科技装备产业链的行动步骤,包括建立园区基地以及与国际顶尖展会美国广播电视展NAB联合举办该领域的高端展会。
“‘上海文创50条’的出台,是十九大之后,各地争相制定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一个信号。”花建举例说,徐汇区知名的“一轴两圈”工程,西岸的文化艺术品产业带已经集聚了10余家博物馆;衡复风貌区以海派文脉保护传承为主旨,延及衡山路—复兴路文化圈,打造“魅力衡复”品牌,加大历史建筑和成片街区的保护、利用、开放力度,促进地域风貌、商业文化和人文精神融合渗透;一个圈是指徐家汇商圈,该地区把文化创意和商圈进行融汇,赖声川的上剧场进入商厦等动作,实现了高端的“物质+文化”的双重消费。这种模式在国内也是较为创新的。
另外,以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交响乐团为核心的音乐产业带正迈开步伐。前者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办学,后者的巡演在世界形成较大影响,成为中国音乐走向欧美的一个重要标本。
“从这些实践看,上海的一大优势是能够吸引和汇聚国内外高端的文化资源,也具有文化出口的港口优势,国际化的根基非常深厚。同时,也看出上海发展文创产业的一大秘诀是融合之道。”花建分析,比如音乐产业带模糊了原先高高在上的高雅音乐和大众消费间的界限,“商圈+剧场”也突破了“画地为牢”的园区式发展,将文化融入到现有的社会经济脉络和居民生活中。
最近,崛起于张江这片土壤的喜马拉雅FM、蜻蜓FM将知识付费、耳朵经济玩得风生水起,“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在2016年实现知识付费产品销售额5000多万元,2017年完成1.6亿元销售额。
“几年前人们还认为知识付费相当不靠谱,这是一场‘耳朵经济+优质内容IP+技术创新+新型商业模式’的成功,也是时代大潮下培育出来的新型经济形态。这些代表了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中最核心的特色,上海是在打造一种生态,有利于把经济、金融、资本、文创产业等都融合在一起的生态,不久的未来,像上述那样的创新业态和成功案例会更多地涌现。”花建总结。
[责任编辑: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