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福建泉州“五种模式” 践行新型城镇化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5-03-04

  “五种模式”,是泉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举措,也积累一些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如晋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石狮全域城市化、德化统筹城乡发展等主题探索,既是全省、全国的典型,也是泉州的一面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专门就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做了“眼睛不要只盯着大城市,中国更宜多发展中小城市及城镇,要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积极培育推广先进经验”的重要批示,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鼓励,也是鞭策。泉州探索新型城镇化,主要在以下方面先行先试:

  其一,突出相生相长,让产城互动更加融合。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如,晋江市在城市建设中同步拓展园区空间,“一区多园”规划面积扩大至200多平方公里,约占市域面积1/3;石狮市实施“划业入园、划行归市”,旧工业区改造成多业态复合型开放社区;南安市推进沿海三镇一城小城市试点,探索三镇“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共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泉港区因石化产业而生,也更加注重产城联动和绿色发展。

  其二,突出以人为本,让城镇化更加包容。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充分尊重进城务工人员的意愿,让他们“既留旧衣又添新衣”,实现“劳动、身份、生活、心理”四进城。如,德化县积极探索新型户籍管理模式,对不愿意迁移户籍的进城农民,允许保留农村的地权、山权、林权、水权、房权5件“旧衣服”,同时穿上城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5件“新衣服”,实现“城里就业有工资,农村产权有收益”;晋江市从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一体化,到大规模推行居住证制度,再到全面放开外来人口落户,外来人口现在“无房也可落户”,包括110万外来人口在内的全市居民基本实现“同城同待遇”。

  其三,突出文化传承,让城乡留住乡愁记忆。新型城镇化不单是地域空间的拓展,更是文化内涵的延伸。泉州依托“东亚文化之都”、“海丝”先行区等建设,启动刺桐古城复兴规划,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特色建筑、古树名木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全面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晋江五店市民俗文化保护区,通过异地迁移,集中保护闽南古建筑,现已成为旅游观光、文化寻根的一大热点。

  其四,突出城乡统筹,让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泉州在推动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延伸的同时,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如,德化县建立了全省首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鼓励旧村复垦,农民不仅可以保留集体土地使用权益,还可以通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获得货币补偿和按成本价购买城镇保障房的指标;永春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权等农民拥有的丰富资源盘活成“活资产”,保护农民的各项权益,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晋江、德化、洛江等大力开发集生产、体验、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向“线、面”的休闲旅游延伸。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林秋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