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泉州“海丝”多元文化研究回顾及内涵与启示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7-29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泉州“海丝”多元文化的研究和学术争论长达一百多年。现在终于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亦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泉州“海丝”多元文化的起始时间,早在公元6世纪真谛三藏到九日山翻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此后历经唐、五代,在宋元时期的400年间达到鼎盛,且最为典型。

  泉州“海丝”多元文化的内涵有多方面,诸如外国人可在泉州自由居住,自由传播宗教,建筑寺庙,享受上蕃学的权利,享受蕃坊里的自治权利,享受自由贸易的权利;而泉州的地方政府和儒生,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努力寻找儒家思想与外来宗教教义的接合点,求同存异。这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异族文化的态度和外国人、外国宗教也尊重泉州人敬拜祖先的传统习俗;外国人、外国宗教也接受泉州人对外来宗教的主神称“佛”的认识。双方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默契,因此泉州成为“海丝”多元文化一体的典范。

  提高研究泉州“海丝”多元文化的水平,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认真总结“海丝”多元文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大“海丝”多元文化史迹、遗物的保护力度;出版“海丝”多元文化的精品;加强对国内周边“海丝”城市和国外“海丝”港口城市的文化交流,不断提高我们保护和研究“海丝”多元文化的水平。

  注释:

  ①郭旃:《如何申报世界遗产》,载《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有关材料汇编》,福建省泉州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办公室编,2001年。

  ②、③桑原骘藏著、冯攸译:《唐宋元时代中西通商史》,1915年载东京帝国大学《史学杂志》。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第39-43页。

  ④摩勒著:《1550年前基督教在中国》(英文),1930年伦敦版。

  ⑤艾克、戴密微合著:《刺桐双塔》(英文),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出版,1935年伦敦版。

  ⑥、⑦菲律宾《世界日报》(华文),1981年9月17日。

  ⑧许集美:《纪念吴文良先生》,载《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第554-556页,中国航海学会、泉州市人民政府合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⑨马丁尼:《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与吴文良》,原载《福建论坛》,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出版,1991年第一期。后转载于中国航海学会、泉州市人民政府合编《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第557-56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⑩蔡:《铁围山丛谈》卷2,中华书局1983年9月出版。

  祝穆:《方舆胜览》卷12,《土产蕃货》,孔氏岳雪楼影抄本,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张星:《中西交通史料汇编》,辅仁大学丛书第一种,1936年版,第182页。

  同,第134页。《国清百录》卷2。

  吴幼雄、黄伟民、陈桂炳主编:《泉州史迹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104页。

  李光缙:《景璧集》卷11,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版。

  真德秀:《真西山文集》卷43,《提举吏部赵公(崇度)墓志铭》。

  方回:《桐江集》卷6,《乙亥前上书本末》。

  弘治:《兴化府志》卷32,艺文志,林蒙亨《螺江风物赋》。

  吴幼雄:《泉州宗教文化》,鹭江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219-220页。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教授)

来源:泉州学研究 责任编辑:林煜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