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型城镇化是今天中国的热点,也是各种问题汇集的焦点。有人期待它启动新一轮的投资,吸收流动性,消化过剩产能,成为未来十年二十年继续保持增长的发动机;有人则认为它只能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果,今天城镇化的诸多问题在于倒因为果时间太长,不能再饮鸩止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如何从市场化的角度解读新型城镇化,如何更充分调动市场的活力,如何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市场新动力在哪里?
作为一家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策划与研究逾二十年的民间战略咨询机构,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来自市场,为众多城市和区域完成了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新型城镇化有关热点话题对“智纲智库”创始人、曾有中国房地产“教父”之称、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幕后推手”的王志纲先生进行了专访。
一、“市长”还是“市场”的城镇化?
《中国经营报》:作为改革开放全过程的报道者和参与者,三十年前,您曾做过《百万移民下珠江》的报道,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之初城镇化当中面临的矛盾现实。当前新型城镇化和三十年前的城镇化有何不同?“新”在哪里?
王志纲:城镇化与工业化是一个相伴相生的过程,它从来就不是一个片面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是社会、经济政治、国内外环境、发展阶段等诸多问题的交汇点。《百万移民下珠江》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市化、工业化最典型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批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很多方面,包括血汗工厂,包括环境污染等,都是不对的,但当时只能这么走。三十年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出口驱动,决定了只能出卖劳动力,也就决定了百万移民要背井离乡;这个过程在随后的三十年中被复制到长三角、中西部、甚至偏远的山区。
直到今天这个市场规律都没有变,但是形势发生了变化。三十年后的中国已经从世界工厂变成最大的消费地,国人已经从注重数量到了注重质量,这决定了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还将继续,但是从模式和路径上要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十年前以生产为核心,两头在外;三十年后以消费为驱动,市场在国内,消费在国内。随之而来的人的流向也发生变化,过去几亿农民工从乡村涌入城市,涌入沿海,追逐工作;现在是城里人向往农村,想去农村,追逐清风明月。
外因和内因上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未来几十年的城镇化一定要和过去几十年的城镇化有区别。最可怕就是现在各方还是按照原来的惯性在考虑和操作,最后结果一定是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中国经营报》:您从事城市战略研究这么多年,有一个城市经营的观点传得很广,就是城市战略的成功需要“市长和市场跳双人舞”。这个论断在新型城镇化中是否依然有效?
王志纲:十年前我们提出:城市经营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政府,市长必须学会与市场跳双人舞,借助企业的力量和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来达到城市增值的宏观目标。凡是城市经营搞得好的城市,一定是最充分地实践了市场经济规律,是按照企业化、市场化的方法去操作的先行者。
如今这个观念不仅不过时,反而应该更加强调。因为当前市场的力量比起10年前要更加丰富,更加多元,也更有活力。如果说10年前还只是一些先知先觉有实力的企业扮演着启动市场重要角色的话,那么今天已经有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创业者、中小企业主甚至是白领都开始扮演者启动市场的角色。如何更充分调动市场的活力,如何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演好对手戏,这对我们的市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源:王志纲工作室 责任编辑: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