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学术研究 > 正文
关于伊斯兰教在泉州的传播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

  五代时,泉州刺史五延彬“多发蛮舶,以资公用……郡人藉之为利,与招宝侍郎”。20世纪70年代,惠安出土10世纪波斯蓝色瓷瓶碎片。这表明10世纪泉州与波斯贸易频繁,伊斯兰教伴随传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缺乏直接的证据。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置市舶司,随后设立来远驿、蕃坊。蕃学,并允许创建清净寺和建立外国人墓葬区。于是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客商纷至沓来。如北宋大观、政和年间(1107-1117年 ),“泉南请建蕃学”。时居留泉州的“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蕃人巷”。所谓“蕃人巷”,即蕃坊。据现存通淮街圣友寺里的《重立清净寺碑》云,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波斯“有纳只卜・穆兹喜鲁丁者,自撒那威从商舶来泉,创兹寺于泉州南城”。有一位波斯穆斯林叫施那威(波斯人有以其籍贯地名作名字的习惯),为了让在泉州贸易、传教的外国穆斯林能够安心生活,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泉州东郊山坡上,购买土地,剪除杂草,夷铲其瓦砾,“则广为窀穸之坎,且复栋宇,固以垣墙,严以扃钥,俾凡绝海之蕃商有死于吾地者,举于是葬焉……生无所忧,死者无所恨矣……是奖大有益于互市……生无所忧,死者无所恨矣……是将大有益于互市”。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日本佛教僧人庆政上人到泉州开元寺学法,带回阿拉伯文字的伊斯兰教诗歌。在泉州后来也发现多方南宋末年的阿拉伯穆斯林的墓碑,他拉的身份有的是贵族,有的是教长,有的是商人。宋末阿拉伯穆斯林的后裔蒲寿庚,因协助政府击海寇有功,授官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制置使,掌握财产“巨万,家僮数千”,成为导元倾宋的主要力量。

  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伊斯兰教建立马木鲁克王朝,势力大振。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旭烈兀在大马斯革的第三次西征军被马木鲁克王朝,击溃而东归,开始了来南宋的过程。元军把大批穆斯林各族人民作为战利品,南下福建的邵武、福州和泉州。如元大德元年(1297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赛典赤・异密・乌马儿,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时省治设泉州。

  随着蒙古西征的东归,许多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通过海上贸易通道,把伊斯兰教向东传播。苏门答腊岛是东西交通的中转站。自 13世纪中期至14世纪中期的100年间,大量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客商涌向泉州。他们在泉州建清净寺、设蕃坊。如也门人奈纳・欧默尔教长和波斯人加麦尔丁等人各造一座清净寺。据泉州《重立清净寺碑》载,元代泉州城内的清净寺“增至六七”座。元至正七年(1347年),摩洛哥大游历家、虔诚的穆斯林伊本・巴都他,以印度使臣的身份到泉州港,会见住泉州的波斯人蕃坊理讼师塔及爱丁,著名教长不鲁罕丁和开玛尔爱丁,以及大商人舍刺甫丁。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