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一、前言
2007年11月20日,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到河内召开过一次“中越汉文学学术研讨座谈会”,会上发表论文19篇,其中陈益源和阮氏银不约而同地以李文馥(1785-1849)为研究对象,前者(《李文馥与<二度梅>》)意欲讨论喃传《二度梅》的作者是谁?它的成书跟越南著名外交家、文学家李文馥有什么关系?但“并不急着要下什么结论,而是想借此听取越南文学与汉喃专家的高见”;后者(《李文馥 ——十九世纪前半之汉喃作家》)则以更宽广的角度来评价这位“第一个走到那么遥远的东南亚海国的越南人”,“越南第一个发现并看出一个新奇世界的人” ——李文馥的文学成就,说他“一边代表着儒教文章倾向,一边代表着越南中代十八到十九世纪在反映现实的潮流”。基于关注对象的一致,于是我们希望可以共同合作,一起来研究李文馥。
在这第一篇共同合作的论文中,我们想先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周游列国的越南名儒李文馥的出国次数,以及他出使的行程、任务为何?二是在与外国的接触中,这位儒教名士在面对中国,面对西方时,有何感触和坚持?特别是他那立场鲜明的“华夷之辨”的儒家思想,在一个东西文化交会,新旧文明交替的大时代里呈现出怎样的矛盾与挣扎?
二、周游列国的李文馥
首先,我们来谈谈李文馥的周游列国。
根据《大南实录·李文馥传》的记载:
李文馥,字邻芝,河内永顺人,嘉隆十八年领乡荐,明命初授翰林编修,充史馆,累迁礼部佥事,协理广义镇务,兼管六坚奇,转直隶广南营参协,办事多中窾,上嘉之,入为户部右侍郎,署右参知。坐事削职,从派员之小西洋效力,又之新嘉波。寻开,复内务府司务,管定洋船如吕宋、广东公干。又擢兵部主事,复如新嘉波,又累如广东、澳门公干。历迁工部郎中,除工部右侍郎,兼奋鹏船如新嘉波。公回,署工部右参知,权理京畿水师事务。绍治元年,特授礼部右参知,充如燕正使。既而以外舶来沱汛,办事不善,案拟发兵。寻开,复侍读。嗣德元年,迁郎中,办理礼部事务。明年,擢光禄寺卿。寻卒,追授礼部右侍郎。 如果我们把上引传中提到的每个外国地点,都看作是一次独立的行动的话,那么李文馥的出使便有“小西洋”、“新嘉波”、“吕宋”、“广东”、“新嘉波”、“广东”、“澳门”、“新嘉波”、“燕(京)”等九次之多。而事实上,要是我们配合李文馥存世的相关著作来作扼要统计(详细的举证,我们将另撰他文为之),可以发现他出使外国的次数,至少有以下十一趟:
比起《大南实录·李文馥传》,上表所增加的第3趟福建之行和第7趟或第8趟的赴粤行程。李文馥第3趟出使,乃随大官陈文忠、高有翼,驾瑞龙号大船,护送清国失风官眷陈棨等回福建省,此行撰有《闽行杂咏》(又名《闽行诗话》)一书,详细记载了他在福建的所见所闻;至于他的二之粤或三之粤,也分别写下了《粤行续吟》或《三之粤集草》、《仙城侣话集》,“二十四孝演歌”等作品。而这几次出使到中国的经过,尚见载于中国《清实录》,《清会典事例》和《厦门志》,《海南杂著》诸多书籍之中。
综观李文馥从明命十一年(1830)下小西洋效力起,到绍治元年 ~ 二年(1841-1842年)奉使中国燕京告哀止,这十一、二年间至少有多达十一次的出国访问,足迹遍及菲律宾(吕宋)、新加坡、马来西亚(马六甲,槟城)、孟加拉、印度(加尔各答)和中国(含澳门租界)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跟当年的中国人、南洋土著和殖民东方的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均有接触,我们称之为“周游列国”乃名符其实,并非夸大其词。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