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和歌诀里的泉州中秋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拜月>>祈求月神保平安
古时候,祭月是一种十分严肃虔诚的崇拜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仪式渐趋简化,演变成民间的拜月习俗。
中秋节明月当空,长辈带着儿孙在庭院摆上瓜果供品,面向月亮跪拜,表示虔诚。小孩跪拜时,要双手合十,由大人带领念《拜月娘,拜月姐》童谣,祈求月神保庇,让孩子“好头毛,好梳妆;好嘴齿、好食物。”并恳求月神不要拿着刀子割小孩的耳朵,才能健康地成长,幸福地生活着。
泉州人在拜月仪式结束之后,便是赏月了。一般老百姓都在自家门口埕欣赏月光下的美景,边吃瓜果、月饼,边聊天、讲故事,十分有趣。
傅孙义认为,泉州人最有意义的赏月活动,首推“笋江泛月”。据说中秋夜三更时分,笋江桥的每个桥孔都能映出一轮皎月,江中还能看到清源山和紫帽山的倒影聚合在一起。赏月时,有人在笋江边吟诗、对歌和演唱南音,音韵幽雅,管弦悠扬。有人乘坐小船自金鸡桥沿江而下,经笋江桥至顺济桥与桥上成群结队的游人,欢乐地共赏江天月色。
游戏>>烧塔仔和放孔明灯
泉州人烧塔仔的习俗与元末汉人约定起义的信号有关,极有纪念和传承的意义。
中秋之前,孩子们到处拣破旧的瓦片,琢成三寸长,一寸多宽的长条瓦片,选择大门口埕靠东面的平地,筑造一个底部圆形,直径2尺多的塔基,并留下一个烧塔仔的灶口,然后在两块瓦片中间留下1-2寸的空间,让第二层瓦片叠于其间,如此层层垒叠而上,并由大到小地层层收缩,直到高5尺左右形成塔尖,至此,粗锥三角空心尖塔就筑成了。中秋月出时,孩子们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柴草,引火烧塔仔。顿时,火焰透出塔仔的小孔,闪闪烁烁,灿灿斑斑,极其好看,孩子们围着塔仔欢呼雀跃,拍手称快,沉浸在一片童心稚气之中。
中秋之夜,泉州的青年人还将放孔明灯当成一种乐趣。孔明灯制作技艺:节前先取上等棉仔纸糊制一个一人多高的密封圆柱形的大纸罩,再将其黏合在一个用铅线制成的圆形底框,底框内相交扎一个“十”字,正中扎一个经过反复浸煤油、松油且曝晒多次的“油枝”。节日之夜,在广场上引火点燃油枝,立即冒出浓烟,加上灯内空气发热膨胀变轻,形成一股冲力,使孔明灯徐徐上升,光芒四射,与空中明月交相辉映。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