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我们今天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革新传统文化生产,不断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不断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20世纪90年代末期互联网崭露头角,瞬间改变了年轻人的兴趣和爱好。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流行,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中国数字文化集团董事长李沪生说。
世界电影史曾经发生三次革命,第一次是从无声到有声,第二次是从黑白到彩色,第三次是从模拟到数字。北京水晶石影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黄耀祖认为,“这第三次革命就是近10年来人类生存境况的映射。”2003年,黄耀祖曾经赴美考察柯达公司。“在罗切斯特总部,我问他们对‘数字’有什么看法。他们回答:‘放心!20年到30年胶片不会灭亡。’他们认为胶片分辨率、彩色度、饱和度等等是数字技术永远赶不上的。没想到,仅仅几年之后,数字胶片的分辨率已经从4K、6K发展到8K,超过了传统胶片的4K。”数字化浪潮比我们想象的更来势汹涌。
对于数字化生存,人们常常提到两个案例——谷歌和苹果。诞生于硅谷的谷歌,从最初的一个概念迅速衍生为席卷全球的信息集纳和发布方式。“谷歌概念在数字时代、在新媒体时代起的作用就是把所有的资源放在数字化平台上,让所有的人通过搜索能得到这个资源,这个数字化的资源和传统的文化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以前所有的文化方式,都是由发出者给予接受者,是一种单向的给予,而谷歌使之变成了‘我来取’,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谷歌获取你想得到的资源。”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李一凡说。
而苹果则代表着人类在数字时代的另一种极端想象,从 iPhone、iPad、iTouch,到MacBook,已经不再是搜索平台、信息平台,同时也是工作平台、创意平台,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由“一对一”变为“多对多”,数字时代文化传播发生了本质的飞跃。在这种开放的平台上,文化生产和文化贸易主体、种类、发生方式、交易类型都开始发生变化。“以前在国际文化贸易战场上,主角是大公司,而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平台上,主角甚至可以是一个人,创意者可以延续交易、消费,以完成一个跨不同产业链条、跨不同环节产品的生产。”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院长李怀亮说。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