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西安中菲集团,是陕西一家颇具盛名的大型集团公司,资产数十亿,子公司涵盖绿色农业、地产、医药化工、建材加工等多个领域。然而近些年,本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菲,忽然间华丽转身,开始将发展重心投注于文化产业。从开办、收购多家艺校、武校,免费招生办起西安鼓乐班、西北秦腔班,到在戏剧不被看好的当下,一口气将8个民营秦腔剧团收归旗下,再到建设“文化百镇”、千村千戏楼工程、打造汉文化博览园等宏大构想及其初步实践,中菲集团敢为人先的做法,连当地的许多文化人都认为是在“烧钱”,然而,包括董事长王汉智在内的中菲人却越做越兴奋——在他们看来,文化产业遍地商机,一镢头下去就是一块金子。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更为他们转型文化企业再添信心。
中菲集团缘何义无反顾地跳入被许多人认为“花钱容易挣钱难”的“文化圈”?多年来又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转型发展之路?它的宏伟愿景能否实现?近日,我们派出记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采访,希望他们的商界视角和发展经验,能为当下的文化人提供一种看待文化产业的全新思路,也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成立于1995年的中菲集团,在陕西当地是一家颇具传奇色彩的大型民企。它不仅涉猎从地产、物流、医药、建材到教育、老龄服务等一系列看似毫无关联的产业类型,行行都干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近年又将发展重心转移至文化产业和绿色农业。上世纪90年代末,这家一度内交外困的民营企业,创下了在最困难时期偿还大额债务的奇迹,起死回生,也在当地商界赢得“诚信”的美誉。
它的创建人、中菲集团董事长王汉智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祖籍河北丰润的他下过乡、当过兵,转业后成为建工行业的一名保卫科长,工作之余,他坚持自学经济和法律,愣是拿下了律师资格证,在做了一段法律事务咨询后,他发现了房地产界潜藏的商机,于是毅然下海干起了地产。近20年的商海浮沉后,身家几十亿的王汉智似乎可以安然地享享清福了,可如今,他却又带领中菲集团,率先扯起了复兴秦腔、重振鼓乐的大旗,还为响应中央号召,打造文化全产业链、撬动西北小城镇建设而四处奔走。
从地产到文化,从商业经营到现代化小城镇的建设运营,王汉智和他带领下的中菲集团,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阮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