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两只受助一级“国保”黑脸琵鹭重返蓝天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5-02-22

20日中午1时许,两只经过专业救治的黑脸琵鹭佩戴着卫星定位追踪器,在晋江围头湾成功重返蓝天。到了21日晚8时许,卫星定位追踪器传回的信息显示,泉州救助放生的两只黑脸琵鹭一只已经飞到晋江安海湾,另一只还在晋江围头湾逗留。

这是我省首次同时成功救助并放生两只黑脸琵鹭,并为它们戴上了卫星定位追踪器。

两只黑脸琵鹭在滩涂并肩觅食。(吴轲朝/摄)

两只黑脸琵鹭在滩涂并肩觅食。(吴轲朝/摄)

两只黑脸琵鹭在滩涂并肩觅食。(吴轲朝/摄)

两只黑脸琵鹭在滩涂并肩飞上天空。(吴轲朝/摄)

20日当天中午,随着救助笼门开启,两只黑脸琵鹭回到了它们熟悉的晋江围头湾滩涂。不一会,其中一只率先展翅冲向天际,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它的同伴则悠然漫步于滩涂,时而低头梳理羽毛,时而试探性啄食贝类。当潮水开始上涨,已飞离的黑脸琵鹭突然折返,与留守的“小伙伴”并肩觅食。最终,这对在救助站相伴十余天的“难兄难弟”默契振翅,在渐强的海风中共同飞向远方的天际线。

“这是对野生动物救护成效的重要验证,未来我们将持续监测它们的野外适应能力。”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介绍,此次放生采用“康复评估+科技追踪”模式。两只黑脸琵鹭经过救助治疗和康复评估后,佩戴卫星定位器放飞。放飞前,志愿者曾连续多次前往围头湾进行实地监测,发现至少有两个群体,数量分别为3只和9只黑脸琵鹭,涨潮时在围头湾觅食,当地的生境和栖息地均符合放飞要求。放飞后,追踪器将实时回传体温、飞行高度、活动轨迹等数据,短期有助于监测两只黑脸琵鹭是否适应野外生活,长期来看,将为研究黑脸琵鹭迁徙路线提供珍贵数据。

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副局长许建林表示,此次放生是系统性保护工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卫星追踪,有助于研究黑脸琵鹭的迁徙规律,制定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构建跨区域的生态廊道保护网络。

据介绍,围头湾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近年来,通过科学、合理地增殖放流部分鱼苗,恢复海域资源自然种群,大大丰富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显示,近年来,该区域每年会迎来数万只越冬水鸟,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和围头湾的“常客”黑脸琵鹭、黑嘴鸥、黑腹滨鹬。其中,黑脸琵鹭已连续多年出现晋江围头湾越冬,此前只有零星几只,近几年不仅冬天天天能见到,而且数量已增加到十几只。而黑嘴鸥,最多的时候同时记录到近100只。

来 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