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来,按照《2024年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及晋江市委“1+6”专项攻坚行动要求,内坑镇立足工贸带动型乡镇定位,聚焦富民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提升好、乡村文化传承好、治理能力建设好、党建统领发挥好等“五好”重点任务,以落实五个“一”为推动,以实现五个“零”为牵引,构建“强镇引领、以镇带村、村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整镇推进新格局。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扶强培优,有效夯实农业产业根基。一是巩固粮食生产保安全。立足贯通“产”的链条、深挖“土”的优势、做足“特”的品牌,2024年全镇种植规模超2万亩,农业总产值超4亿元,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542亩、产量2986吨,分别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00.9%和100.8%,粮食生产工作连续3年位列晋江市前列,其中2023年位居晋江市第一。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垦工作方,2024年撂荒耕地需复耕16宗、面积55.25亩,截至日前,已完成55.25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销号率100%。二是坚持龙头带动强产业。持续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相继成立21家专业合作社,成功培育力豪现代农业等5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旭日蔬菜基地等9家泉州级及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优质场)。引导各村立足实际,依托资源优势,深挖主导特色产业,砌坑村被定为省级产业振兴示范村,砌坑村(蔬菜)、黎山村(辣椒)被评选为2023年泉州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投入1900余万元实施中央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成农产品冷藏保鲜库1.3万m3、库容3000吨,2025年还将完成农产品冷藏保鲜库建设项目2个,全面构建形成农业育苗、生产加工、冷鲜配送等全产业链格局。培育形成辣椒、米业、蔬菜3个超亿元生产基地,有效带动千户群众稳定增收。三是建设高标农田稳增收。从项目选址、地块踏勘、后期管护、生产指导等环节全周期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2019年以来,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279亩,占全市的7.58%,亩均年增收200元。今年还将完成吕厝等4个村、225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近一半耕地将升级为高标准农田。不断健全完善“统一承包+连片流转+高标改造+收益共享”的土地承包流转模式,全镇流转土地规模达9635亩,统一流转超4000亩、流转价格亩均提高500元,其中群众增收200元、村集体创收300元,实现群众收益与村财收入“双提升”。四是品牌示范培育有特色。聚焦辣椒、胡萝卜等主导特色农产品,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村居民技能培训17场,受训1580人次,切实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塑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镇辣椒种植面积、规模占全市的50%以上。2023年以来,累计策划实施49个特色现代农业项目,总投资3000余万元,争取各级财政奖补资金948.18万元。内坑胡萝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8个农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
(二)坚持精耕细作,全面激发乡村内源动力。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强化策划经营运作,分类分步推动实施,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一是搭建回归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发展,成立镇级教育发展促进会,累计筹集善款超1.3亿元。长埔村率先在全市成立首个村级乡村振兴促进会,示范带动黄塘等3个村成立促进会。目前镇级促进会以及坑尾等11个村级促进会已经基本筹备就绪,预计筹集资金超5000万元,乡村振兴促进会实现全镇50%以上村覆盖。二是共谋乡贤项目。按照“策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通过乡村振兴会、村企合作、乡贤回归兴业、乡贤捐资等形式,引导各村用好乡贤、侨亲等资源反哺家乡建设,累计对接梳理、策划项目107个、总投资4.3亿元,其中已开工建设的13个项目中投资超千万元项目8个。三是打通经济脉络。结合农村三块地改革,引导各村整合利用土地、项目、政策等资源优势,探索形成产业带动、资源开发、资产盘活、服务配套、村企合作、文旅融合等6种集体创收模式,2021年以来,连续3年率先在全市完成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任务。有力抢抓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契机,排摸低效用地5700多亩,6个土地整治项目纳入全市试点项目盘子、项目数占全市60%,新增7个集体经营性入市项目,实现村企共享土地红利。截至目前,2024年度全镇28个村中,有2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25万元,其中25个村超50万元,6个村超100万元,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21.1万元,较2020年“翻一番”。
(三)坚持夯基垒台,不断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积极融入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助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一是注重规划引领。镇级层面,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产城联动、城乡融合,科学规划城乡发展空间布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标准完成面积1.5万亩的3个核心片区控规编制及7个专项规划修编。委托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编制《晋江市内坑镇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24-2029)》,镇政府与泉职大联合成立内坑镇乡村振兴学院,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人才培训保障。村级层面,推动各村优化调整村庄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开展长埔、黄塘、内湖等12个村庄规划修编和内坑镇核心区和黄塘-黎山片区控规入库,聚焦低效用地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摸排具备开发潜力土地2522余亩。学习借鉴《黄岩探索》一书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引领的思维理念,积极推动高校与村级对接合作,沉浸式参与整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打造及运营,提供“保姆式”、全过程服务指导。推动砌坑村与闽江学院、霞美村与泉州师范学院、长埔村与天津规划院项目分院建立“陪伴式”服务机制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完善基础配套。以“强功能、优配套、提品质”为导向,近3年来累计投入6.2亿元实施“抓城建提品质”项目16个,其中已建成电力、污水、道路等工程12个,铺设污水管网约400公里、接户率达91.5%,统筹推进第二中心幼儿园、内坑实验小学、敬老院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功能和承载能力。高标准谋划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三期规划建设,打造“产教城”融合发展区。主动对接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统筹城乡路网、电网、水网、污水管网等内部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双龙路等10.8公里镇域骨干道路改造提升,启动莲山路改造、古莲路(一期)改建、区间道路纵三路等道路建设,辖区内公路、铁路、高速共有240条(高速2条、铁路1条、乡道40条、村道197条),公路通车里程增至247.48公里,全镇28个行政村均通公路,通达双车道建制村覆盖达到100%,桥梁53座,危病桥整改率达到100%。持续推进“两高”及侨晖路、物流园大道等重要通道及乡村振兴试点村、乡村振兴示范线、镇域中心既有农房进行综合整治,推行农房建设“带图审批”,常态化落实执法巡查。2024年我镇裸房整治任务数420栋(镇域中心4个村裸房42栋),截止目前我镇裸房整治已完工437栋(镇域中心4个村裸房42栋),完工率104.05%。严格落实“两违”常态化巡查,今年来,对335宗在建农房进行巡查(凭证施工率100%),严格落实农村自建房“四到场”制度,包括放样到场、基槽到场、关键节点到场、竣工到场,实现新建农房“四到场”比率100%。三是扮靓生态环境。强力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顽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环卫巡查力度和环卫考评结果运用,健全完善奖惩制度,提升环境卫生服务水平。探索“林长制+河湖长制”协同联动机制,合力推进绿美河湖建设,整合串联7个泉州级及以上振兴示范村、长埔、后山等28个“绿盈”乡村,创建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线9公里。开展美丽村庄创建工作,黎山村、长埔村、砌坑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黎山村、前洪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坑尾村获评省级森林村庄,砌坑村获评泉州市美丽宜居村庄称号。深化乡村“五个美丽”创建活动,全镇共精心谋划89个年度创建任务(其中,55个“美丽乡村庭院”、29个“美丽乡村微景观”、3个“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1个“美丽田园”、1个“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覆盖全镇28个村,改造提升完工率达100%。砌坑村美丽田园、黄塘村尚林苑微景观、亭顶村红色粮仓入选泉州市“五个美丽”典型案例,黎山村张金健庭院、长埔村王小白庭院2个美丽庭院入选福建省2023年度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美丽乡村庭院之星”。结合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动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777亩(补植修复363亩、更替修复414亩),新增植树造林65亩,获评“泉州林长制示范乡镇”。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认真做好16宗、面积5.3128公顷森林变化图斑自查、整改工作,持续保持打击毁林高压态势,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四)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护航乡村振兴。通过“党建+”与服务群众、城乡发展、乡村治理相促互融,不断探寻解锁高质量发展“密码”。一是凝聚党建合力。将“凝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动能”作为一把手抓党建项目,实施“书记领航”“乡贤促振兴”“争星夺旗”三大行动,持续优化基层人才队伍,锻造乡村振兴支撑。今年来各类乡贤信息库3067人,为打造更多乡贤反哺典范、乡村振兴样板,让乡村振兴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众打下坚实的基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余人次,指导解决问题102个。注重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培育泉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5名,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7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28名、法律明白人889名,法治带头人328名、市级农村治理人才10名、泉州市乡村工匠2名、农村建筑工匠144名。二是用好用足政策。树牢项目化思维,用项目挖掘释放老区政策“红利”,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近5年,市主要领导4次带队深入内坑老区村现场办公,镇村两级策划实施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基础设施补短板等老区扶建项目79个,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609万元。抢抓专项债发行“窗口期”,围绕补齐镇域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短板策划打包项目,成功申请专项债18亿元。三是传承乡村文化。推进内坑示范线农文旅融合发展,在“红色之旅 烽火内坑”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线的创建基础上,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亭顶红色粮仓、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内坑革命烈士纪念碑、泉州中心县委机关旧址等),结合内坑旅游地图发布,邀请报社、旅行社等开展采风活动,进一步深化示范线路创建成果。依托力豪现代农业公司,打造集现代观光农业和科学自然科普为一体的旅游观光休闲园。举办内坑镇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十八届基层男子篮球赛暨第七届工会职工篮球赛竞赛、内坑镇“留乡愁‘砌’港湾”中秋民俗活动暨福建百姓大舞台主题活动、港澳台“寻根逐梦”夏令营(内坑营)以及各类体育赛事、非遗研学活动。结合庆春节、元宵节,邀请辖区文化文艺团队进行文艺表演,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深化基层治理。以网格化和“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抓手,实现空间整合、资源下沉、集成服务,获评市级“最美网格站”9个、“最美网格员”10名,砌坑村成为晋江唯一一个农村类型的泉州五星级“党建+”邻里中心。持续探索创新多元力量联合调处模式,整合“三村调委会”“永春(全国调解能手)工作室”等调解资源,逐步探索建立“133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即:建立“1”站式多元化解中心、调解平台“3”互补、调解方式“3”联动、“N”个主题活动日),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六守六无”星级平安村创建量连续6年稳居全市前列。
(五)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典型案例梳理情况。1.开展“我拿什么做示范”主题调研活动,组织黎山、长埔、砌坑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调研活动,从“我的基础条件是哪些”“我的创建目标是什么”“我已做成了哪些成效”“我下一步要做哪些工作”等四个方面进行调研,进一步提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水平。2.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带动群众勤劳致富,闽皖辣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入选《福建省乡村建设导则(2024版)》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典型案例。3.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以五峰公园为载体,设立晋江地方党史文化长廊、林长制文化长廊、泉州中心县委革命历史纪念馆,深入挖掘地方革命历史文化,聚焦生态、文旅体验概念,塑造地方城镇公园红色文旅主题化的升级典范。二是信息报导采用情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扎实做好“三农”新闻宣传工作,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024年以来,内坑镇信息稿被市级以上主流媒体采用25篇。其中,中央级4篇、省级14篇、泉州市级5篇、《晋江要讯》《晋江信息》各1篇,相关工作分别被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安全生产网、中国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东南网、福建河湖长制、泉州侨区快讯等中央、省、市媒体报导。
二、存在问题
总结一段时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农村人才缺乏。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劳动力和人才严重不足,直接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力度不够,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二是集体经济不强。部分村村集体经济仍存在底子薄、壮大难的问题,乡村产业项目多是依托土地流转落地,但盘活农村土地还面临一些困难。三是文明意识不够。当前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随着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剧,部分农户对农村地区落后生产生活环境习以为常,对改变生产生活习惯和改善居住环境缺乏主观意愿。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下阶段,内坑镇将按照上级安排部署,以今天调研活动为契机,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让基层组织“强”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要夯实组织架构。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引导村党组织依托区域发展优势,深入分析、找准定位,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健全完善“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协调推动、班子成员齐抓共管、村党组织书记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基础服务设施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形成乡村治理新局面。要建强班子队伍。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等契机,采用从村级现任和后备干部中“提”,从外出经商的党员中“引”,从本土企业党员中“选”,从老干部、老教师和回乡优秀毕业生党员中“挑”等方法,打造“龙头”村干部。建立“远、中、近”三级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强化跟踪培养、实践锻炼和动态管理。要强化帮带联建。落实“人才反哺农村”工作,加快引导人才、项目、资金、技术回流农村。实施“乡创联盟”导师帮带机制,通过“多帮一”“强村+弱村”联建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
二是继续坚持党员带头,让党员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内坑镇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创新“五层四级”工作办法,通过建体系、列清单、抓联动、强督促等举措,狠抓党员立体化教育、管理、监督等机制,全力推动基层党建水平全面提升、全面过硬。要强化党员建设。通过专题学习讨论、党的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警示教育等形式,细化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支部阵地等规范化建设,让党员党性观念固化于行、内化于心。要强化主题党日。结合上级要求,各基层党组织研究确定主题党日活动初步安排,提交党员大会集体讨论,每月固定一天为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群众参与到学习教育、新农村建设、爱河护河等活动中,带领党员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要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党员“大数据”管理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及时掌握村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如长埔、黄塘、黎山等村通过结合村情实际,创新积分管理制,有效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
三是持续推动乡风建设,让乡风氛围“浓”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始终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改善农村环境。制定印发《内坑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意见(试行)》,高频次、全覆盖、常态化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爱国卫生运动,营造人居环境整治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掀起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要建强基础配套。全面对标融入中心城区,围绕增强镇区发展地位,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力推进“两高”及重要道路沿线的整治升级。启动莲山路改造工程,加快双龙路、锦丰路等镇域骨干道路改造提升,统筹抓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深化乡村内涵。以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线“红色之旅、烽火内坑”为契机,鼓励各村高质量推进各级各类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创建,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
四是持续强化人才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内坑镇坚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党组织队伍,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培养打造本地人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加快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和合作生产,吸引农民以地入社入股,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提高企业注入的吸引力。要激活在外乡贤力量。聚焦“三产融合”和“三农”发展需要,注重引导在外乡贤回乡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充分发挥乡贤人脉、资源、威望优势,强化党组织引领,形成了集聚一批人才、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示范效应,实现人才回乡、资源回流,有力释放乡村治理新动能。要开展柔性引才项目。以鼓励招商引资引智为关键,引导投资机构、创业团队到农村区域投资兴业、大展手脚,推动“学院+基地”“学院+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引进相关大学的专业“设计+投资”团队进驻,就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加大与乡村发展专业机构、资深专家的合作交流力度,为镇村量身定制产业发展策略,力争在镇村产业拓展、新业态策划、新模式探索上取得新突破。
五要持续锚定产业目标,让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以“一村一品一特色”为抓手,通过摸清摸透村集体资源“家底”,统筹整合资产、资源、资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要突出产业增效。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成常规农药残留检测任务,实现规模场户一品一码全覆盖。建设高标准农田2250亩,不断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组织特色产品参加各级展(博览)会,打响内坑农业品牌。力争培育1-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定目标、强措施,不断提高村级自我“造血”能力。举办建陶、鞋塑政企晚餐会,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推动主导产业提质焕新。要突出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社会力量促振兴”行动,以1条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线为纽带,充分发挥股份经济联合社平台和乡村振兴促进会2大平台作用,重点打造长埔、砌坑、黎山等3个示范村,示范带动其他村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建设。推行重点项目专班制服务,全要素保障,推动33个乡村振兴整镇推进2024年度重点项目建设。要突出融合发展。在“红色之旅 烽火内坑”泉州市乡村振兴示范线的创建基础上,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亭顶红色粮仓、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内坑革命烈士纪念碑、泉州中心县委机关旧址等),与传统文化(手工面线、豆干、碗糕等)和现代产业(建陶、鞋塑)形成三大纽带,结合内坑旅游地图发布,邀请报社、旅行社等开展采风活动,进一步深化示范线路创建成果,依托力豪现代农业公司,分区设立团建研学区、亲子活动区、劳动教育实践区、传统农耕体验区、围炉煮茶休闲区等,打造集现代观光农业和科学自然科普为一体的旅游观光休闲园,推进内坑示范线农文旅融合发展。
来 源:内坑镇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