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籍摄影师艾罗斯与“老乡”马可·波罗跨越700年相遇
主流媒体、网络大V重走世界遗产专家现场考察路线
“漂浮”在海面上的洛伽寺
六胜塔(吴文斌 摄)
透过一条线路,以“海上看泉州”的视角找到世遗泉州的全新打开方式;通过一场活动,一窥宋元泉州面向四海的胆识与胸襟,谱写遗产活化利用的新篇。在泉州“7·25”世界遗产日到来之际,泉州市文旅局与泉州海事局联动,组织主流媒体记者、网络大V等20余人重走世界遗产专家现场考察线路,沉浸式体验宋元时期远洋商船进入刺桐港之盛景。
耕海千帆竞,刺桐万国商。海丝文化、滨海风情是泉州的天然禀赋,是独具城市辨识度的自然人文风貌。这趟海上考察之旅,也意味着泉州正瞄准海洋旅游,加快布局和发展滨海旅游。首条“海上看泉州”旅游专线值得期待!
重走专家考察线路
推动开发海上旅游
今年7月25日是泉州申遗成功三周年纪念日,也是泉州第三个“世界遗产日”。7月4日,主流媒体记者、网络大V等组成的考察团沿着深沪湾—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真武庙的线路,领略海上风光,了解海丝文化。考察途中,大家品尝深沪石花膏、拳头母等地道美食,观看晋江掌中木偶戏、高甲戏等非遗表演,聆听专家解读泉州世界遗产故事,在蓝天碧波中感受刺桐港千年风华。
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前的2019年5月25日至6月1日,世界遗产专家来到泉州现场考察。“国际专家来泉州考察,走的就是这条线路。不同的是,我们结合文化遗产路线宣传推介,首次融入泉州美食、非遗表演等旅游元素。”泉州市文旅局局长吕秀家介绍,这趟海上考察之旅,旨在通过自媒体等新手段,形象展示泉州航海贸易交通体系的内涵和价值。
“泉州至今没有一条海上旅游线路,希望通过宣传推介,短期内发动更多人将这一线路纳入自驾游体系规划,吸引更多投资商开发‘海上看泉州’线路,进一步推动世界遗产活化利用。”吕秀家如是说。
看点纷繁故事精彩
沉浸式体验宋元海丝路
“深沪湾—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真武庙”这条世遗专家考察线路有哪些看点?
“泉州的22个遗产点,真正在海上、在海边的,就是码头和航标。通过模拟从东南亚等南边来的远洋商船怎么看到泉州、进入泉州,相当于我们回到宋元泉州,看元代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坐上中国的商船来到泉州。”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研究馆员表示。
吴金鹏介绍,线路上的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真武庙均为遗产点,而深沪湾的选择,则暗藏奥秘。宋元时期的深沪,造船业发达,这里有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送王船等2个世界级非遗,这里有泉州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迹,有距今7万年历史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有泉州海洋文明源头的庵山青铜时代沙丘遗址……看点纷繁,故事精彩。
宋元时期,远洋商船从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等遥远的国度而来,船要进入泉州,首先看到围头湾,再北上是深沪湾,然后进入泉州湾。而在泉州迎接归帆的,是矗立了数百年的万寿塔与六胜塔。吴金鹏进一步解释,远距离航标是万寿塔(亦称姑嫂塔),中距离航标是六胜塔,抵达后渚港后,亦可见数个规模较小的石塔,即近距离抵港航标。
真武庙是宋元时期另一“流量明星”。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研究馆员介绍,这里是宋代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而真武庙所在的法石片区还有沉船、石碇、铁锚、西班牙银元等文物史迹。
“这条航线是千百年前进出泉州港的人走过的路,不仅能欣赏自然风光、看海景,还能真实体验海上丝绸之路。”李国宏说,这条2个多小时的线路安排得恰到好处,游客可品尝晋江、石狮、丰泽等地的风味小吃,观看沿线的非遗文化表演,感受在地文化生活气息。“这里的每一块礁石、每一个遗存、每一朵浪花都是故事。”
整合资源串珠成链
做好海洋旅游文章
近年来,泉州文旅火爆出圈。泉州之所以能不断吸引游客,离不开对世界遗产的活化利用,离不开泉州文旅的融合创新。此次,以海丝文化为内核,融入璀璨夺目的非遗和美食元素,串联起541公里海岸线上的景点(区),着力打造首条“海上看泉州”旅游线路,正是泉州文旅融合创新、发力海洋旅游给出的“新答卷”。
泉州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这座海港城市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总长541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小岛屿208个,拥有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著名港湾,还有崇武古城、石狮黄金海岸、蚶江石湖古渡、永宁卫城、八仙过海旅游度假区、洛伽寺等众多融海丝文化和旅游风光于一体的海湾文化景观。海岸线沿线的晋江、石狮等地拥有土笋冻、石花膏、炸醋肉、海蛎煎、牛肉羹等众多小吃美食,还有高甲戏、掌中木偶戏、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等非遗项目,滨海资源得天独厚,文旅资源天赋异禀。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千年前,市井十洲人汇聚泉州城;千年后,泉州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加强资源整合,或将以备受期待、业界看好的首条“海上看泉州”旅游线路,带领游客深度体验“宋元泉州”的魅力,讲好泉州海丝故事,做好海洋旅游文章,激活海洋旅游消费活力。
责任编辑:苏慧敏